【阅读】落脚城市(4)

世界各地的落脚城市正在创造着历史,但这些历史却普遍遭到忽视。落脚城市是一部转变人类的机器,只要让落脚城市充分发展,这部机器即可开创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这片由乡村移民在城市里构成的飞地,位于我们的视线边缘,存在于旅游地图之外,已成为这个世界下一阶段发展的场景,充满了勤奋与希望的动力,惨遭暴力与死亡的打击,备受漠视与误解所压抑。世界各地的落脚城市正在创造着历史,但这些历史却普遍遭到忽视。这些创造历史的地区包括重庆的六公里、巴黎市郊的克里希苏瓦(Clichy sous Bois)、孟买市区内近百万人口的达拉维,以及洛杉矶边缘的拉丁人落脚城市康普顿——全都聚居着来自乡村的人口,全都是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跳板,而且这些人也会寄送资源回乡,促成下一波的人口迁徙。落脚城市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在发展中国家被称为法维拉、巴斯蒂、比东维勒、艾胥维亚、甘榜、盖奇康都、贫陋市镇、城中村,在富裕的发达国家则称之为移民社区、少数族群聚居区、市郊贫困地区、集合板块建筑区、中国城、小印度、西班牙人居住区、都会贫民窟,以及市郊移民区。此外,富有国家每年也从发展中国家吸收两百万人口,其中皆以乡村居民为主。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原因是传统上的学术与官僚用词——如“移民门户”与“原始社区”——都掩盖了这类地区的动态与过渡性的角色,而足以对人产生误导。我们习惯于把落脚城市视为固定的实体,由一群廉价住宅聚集而成,里面住着贫穷人口,而且生活条件通常不太怡人。城市规划者与政府经常把这些城市飞地定义为静态的附属物,是健康都市的不良增生物。套用前巴西总统卢拉的话,这些地区的居民乃是“一群从生态角度定义的群体,而不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

这种看法在西方导致了灾难性的城市政策。2005年巴黎暴动、20世纪80年代的伦敦动乱、以及阿姆斯特丹在本世纪头十年发生的暴力冲突,都是这种政策造成的结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