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落脚城市(6)

一群学者把伦敦东区称为“进入英国社会之前的传统接待厅”,可说是相当贴切。实际上,过去十年来,大众对于塔村最大的担忧聚焦于其中的英国白人工人阶级居民。这群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乡村移民,成为一个孤立、缺乏自立能力又充满愤怒的下层阶级。

在柯弗利广场四周,当初在1995年和塔法德姐妹一起坐在矮墙边的孩子,也都走上了类似的道路。她们有个邻居是六十岁的男子,外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迈的多。他拥有两栋相邻的住宅,当初是在经历一场惨痛遭遇之后买下的。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独自来到英国,储蓄了好几年才开设了一家成衣工厂,雇佣了几十名孟加拉村民,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却因为成衣制造业萧条而破产,迫使他只能担任砌砖工人以及打零工糊口,没有能力把家人接过来。不过,他在东伦敦东区拥有的房地产救了他一命。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好几倍,他在过了三十年孤独又摧残健康的生活之后,终于得以把他的大家族都接到英国,并且过着舒适的生活。现在,他的子女、侄儿和侄女——其中超过十人都曾在这两栋房子里住过——都已成为医生、教师、公务员、电脑工程师。柯弗利广场的孩子都拥有一套相同的志向:被英国主流社会所接纳和认同,买一间房,并且永远不要在咖喱餐馆工作。几乎所有人都达到了这些目标,女孩的表现尤其出色。

这条小巷道上的孩子顺利成功,但其他地区的孩子却难以翻身,原因是什么呢?这条巷道本身可能就是部分答案。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认为不只是运气,应该和住在一个小广场有关,”莎玛说,“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名字,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小时候就彼此认识,我们都上同一所学校,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