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落脚城市(11)

各国政府在过去六十年来都一直致力于遏阻落脚城市的形成。这种政策极少发挥作用,但在这类政策当中,效果最强烈而且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中国的户籍登记制度。

同所有落脚城市一样,这里的居民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奋斗。落脚城市是世代沿袭的发生地,父母经常为了替孩子争取较好的机会而牺牲,一辈子生活在极度恶劣的环境里。“这里的生活比在村里辛苦,也比较没有时间放松,可是现在我可以为我儿子怀抱梦想,”瑟琳娜说,一面带着儿子到位于几百公尺外的抽水泵,在出水口下替他洗澡,“我不谈我的梦想——梦想只要一看就会消失无踪。可是我一定会送他去上学。我会找出办法的。”

她的决心对她会有帮助,但在这座充满敌意的都市里,在这个并不真正了解落脚城市的世界里,她面临的挑战却才刚刚开始。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落脚城市建立在一种相互矛盾的逻辑上:身为外来的乡村移民,在都市里又没有真正的收入,绝对住不起都市的房子;然而,要摆脱外来乡村移民的身份,又一定要先在都市里找到地方住。这项矛盾有两种解决方式。首先,你可以仰赖同乡的人际网络帮你在都市里找到一个暂时的栖息之地;然后,你需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并且以远低于市区的价格买一间房子,唯一方法是找寻卖相最差或者城里人不屑一顾的房源,例如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或缺乏公共设施,或者因为地理、气候或卫生因素而被视为无法居住的地方,诸如里约热内卢或加拉加斯(Caracas)的悬崖边,东亚备遭废水污染的卤咸地、垃圾堆、铁路或国际机场的边缘,以及许多城市脏乱恶臭的河畔冲积平原。

20世纪40至70年代是落脚城市最早的兴盛期,当时取得土地的主要方式就是自行占用。乡村移民通常成群聚集在市中心的廉价宿舍,然后直接占用一片无主之地,画出道路,搭建房屋,盼望未来的发展一切顺利。这样的土地通常是属于政府的公有地,或是缺乏登记资料。到了这段时期结束之际,“土地侵占”在拉丁美洲已成为一套完善的体制,而且这种做法也散播至中东与非洲,还有亚洲的部分地区。土地侵占被视为暂时性的现象。到了20世纪80年代,许多遭到侵占的土地,甚至是反复遭到拆除并夷为平地的区域,都已发展成完全城市,居民多达数十万,不仅有政府机构,也有富有影响力的中产阶级与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