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以日常之善抵抗平庸之恶

日常生活才是一切努力的起点与归宿,惟有更多人能在日常中保持分辨善恶的能力(智),懂得是非选择的重要(勇),维持恻隐之心于不坠(仁),日积月累,社会形成明辨是非、勇于决断的风气,人们才能有清明的行为标准,有勃勃的生机,有温暖的相互依赖。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这世上弹性最大的,不是橡皮筋,大概是人性。

据2012年6月4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中医药大学2008级学生肖诗雨在浙江省儿童保健院做实习护士期间“虐婴”,称“小孩子真是太2了,傻乎乎的,无家属病房就是这点好,可以各种虐待”。6月4日也是杭州客车司机吴斌出殡的日子。在被从天而降的铁片击中腹部导致肝脏碎裂后的1分16秒中,他“用尽生命的最后力气”,在高速公路上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挽救了24名乘客。

后者被誉为平民英雄,前者招来声讨一片。同是平常人,其职业表现和社会评价可谓天上地下,但又都绝非难以理解。人人都有懈怠、懒惰、贪心乃至残酷的一面:“虐婴”之外,有想赚钱的“虐猫”者,也有因不愿半夜起床收尸而希望病人“等我下班再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9)


回复

2012-06-14

"恻隐之心太过脆弱,生存逻辑太过强大,现实中的人,难免也就善恶参差"、"在一事一情中,不断诉诸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看来需要经常告诉自己:愿为解倒悬,揖手别逍遥。

回复

2012-06-12

珍惜眼前的 ,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2012-06-12

感谢作者,谢谢你!!!

回复

2012-06-11

想要改变世界的开始,要把自己做好

回复

2012-06-11

善恶标准在人心,社会如何扬善?

回复

2012-06-11

善恶标准在人心,社会如何扬善?

回复

2012-06-11

媒体的某些过渡解读或者浮夸,有时反而是对善的伤害,收获的是面上的虚无的“感动”,于社会却没有多少有益的改观,唯真实才具有长久之生命力。作秀的往往不是当事人,更可能是局外的媒体或者其他人等。 先说伸手接住孩童的“最美XX”:“预见可能坠楼并做出接的准备”,说明当事者起了善念;突然坠楼临事伸手,只能说促成善行的结果;这二者区别甚大,但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唯恐籍于的评价不够高大全。 再说吴斌的“最美XX”:根据常识可以确定几点,比如从被铁片击中后到采取制动停靠措施的过程,吴斌是不大可能意识到自己“必定将死”的,本能地不大可能地不采取制动停靠的措施;比如从被铁片击中后到“决定”采取制动停靠措施的过程,是瞬间的反应,还不是“1分16秒”的全过程,这里边也没有思考和决定行为方式的时间。吴斌的驾驶技能和处理危险的心理素质够硬,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一点不容否认。 想到什么说什么,我保留对他们的敬意,也保留求真的态度。

愚公
回复

愚公

2012-06-11

平庸的恶存于日常,平常的善也存于日常。日常生活才是一切努力的起点与归宿,惟有更多人能在日常中保持分辨善恶的能力(智),懂得是非选择的重要(勇),维持恻隐之心于不坠(仁),日积月累,社会形成明辨是非、勇于决断的风气,人们才能有清明的行为标准,有勃勃的生机,有温暖的相互依赖。用日常之善对抗平庸之恶,这是一场静悄悄的人心变革,是在为更宏观层面的体制改革奠定道德和社会基础。

回复

2012-06-11

作为人,你、我和他并非不同物种,没有截然相异的品性。喜欢这句话,依然相信人性本善。

回复

2012-06-11

善恶参差,不仅是在社会中,也在每个人身上。痛恨或赞美,厌恶或崇拜之余,再内省,我们不难看到自己的影子。

回复

2012-06-10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柯岚
回复

柯岚

2012-06-10

其实就和工作一样。当你觉得学不到东西的时候是你最好的学习的机会!

回复

2012-06-10

说得好。 只是做了才开始。 而且,先把自己做好吧。

回复

2012-06-10

jinchai

回复

2012-06-10

不要外部目标看的太重, 做好日常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是抉择, 善待天下点点滴滴的事物, 才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大和"的通天塔, 才是我们这个社会革新的奠基石。

回复

2012-06-10

这篇看了很有感触。一直支持戴老师。支持南周。

回复

2012-06-10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回复

2012-06-10

庸常之恶正如灰霾天,浸淫日久,人心必坏。

回复

2012-06-10

勿以善小而不为。。。

回复

2012-06-10

日行一善真的很重要,需要坚持。

2012-06-09

每次看到这种文章都不觉一叹。疲于多做,便仅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