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谁能带我们重回现场

透过这历史的迷雾,我们又能看到什么?个体记忆虽不见得准确或全面,但毕竟离现场和真相更近一步。如果“记忆”不可靠,我们只好求助于“记录”。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作为“信史”的“记录”又在哪里?历史不记载的地方,流言就会产生。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贺风玲

透过这历史的迷雾,我们又能看到什么?个体记忆虽不见得准确或全面,但毕竟离现场和真相更近一步

前不久,一位名叫林治波的先生发了一条微博,质疑1960年代初的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的说法是“夸张”和“污蔑”之辞,是“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他说,有人为此走访了安徽、河南的很多村庄,“乡亲们只是听说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饿死人,能够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 

林治波言论一出,立即唤起一股民间追溯历史的力量,上万网友跟帖,举证自己的亲人、邻居或同乡都有死于那场大饥荒。但大多数网友都是“刚回家问了我爸,我爸听我奶奶说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没有亲眼看见”,而这正是林治波所质疑的。历史不载,春秋不作,冤魂无法自证,对于出生于大饥荒之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