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计算机技术会超越美国?(2)
中国计算机行业的一个本质性问题是,未来他们是否会有像过去让美国计算机行业称霸市场的那种本质性突破,并且倘若没有一流的学术研究,中国能否实现这种突破?
学术创新:学生、教授和学术圈结构
创造力、创新和“设计思维”近三五年可谓是被美国的商界传媒用烂了,尤其在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之后的最近几个月里。在计算机科学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创新同样是很重要的话题。我们都想“改变世界”,并且相信要“改变世界”就要有创新能力,但是创新能力和对世界的改变都不易量化测量。在顶级会议的文章数量以及专利数量并不是对世界改变的测量标准,但是人们(也包括我在内)有时还是会退回到这些数字上,因为数个数总是容易做到的。
在中国时,我和很多一流的中国学生交流过。他们有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生做实习最好的地方),也有清华大学的(中国一流的计算机系)。因此我有机会观察了解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我的实验室也吸引了中国一些学设计的一流学生(并且我们也雇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的顶级设计师)。我也有幸能接触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大学里的中国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家(那些已经拿了博士的家伙们)。
基本的事实是,这群人创新能力的层次和美国的学生学者还有很大差距。且实际上,中国那些“最有创造力”的人,基本都是在美国或欧洲留学拿到博士或者工作过的人。我这并不是说那些没有出过国的人所做的工作就不好——我上文说过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是世界计算机科研的顶级研究所之一,并且那里的研究员也发了很多一流会议的文章,但这些研究员里最成功的那些,很多也师从过西方训练出来的计算机科学家多年——几乎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又读了一次博士。
所以基本事实是,如果你是中国教育系统的重点大学里出来的,那么你接受了良好的“创新性”训练的可能性,就比那些从其他大学出来的要低很多。这不是中国人的基因特质(很多西方教育出来的中国人都清楚说明这一点),这是中国以千年文化为基础的教育系统的问题。
有很多文章讲到过中国教育系统里的文化基调在很多基本面上都有好的影响(比如说,2010年上海学生问鼎全球国际学生评估测试),但很多中国国内的人也质疑说,是否这种到处都在强调记背、应试,以及要求几乎完全复制老师和以前“大师”的文化,会导致这些人们无法“跳出框框”思考。
虽然缺乏创新性是文化上的问题,但显然这里面同样也有很善于创新的另类存在(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