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把脉】品格和美德教育必须去除恐惧

法律的正义性规定了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不道德和不服从法都会遭到法律的惩罚和神的处罚。在这种教化中,比理智起到更强教育作用的是对惩罚的“惧怕”。这种教育手段,必定难以收到长期的品格和美德培养效果。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贺风玲

把惩罚当作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能收到长期的品格和美德培养效果吗

法律对国民品格和道德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法治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法律的道德教化和道德的公共法治化。法律的正义性规定了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那么,法律提供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呢?

在古典共和的法治观念中,法是由睿智的立法者订立的,基于顺从神意的超然的“传统”,人以服从法律的方式来约束自然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和激情。不道德和不服从法是同义的,都会遭到法律的惩罚和神的处罚。在这种教化中,比理智起到更强教育作用的是对惩罚的“惧怕”。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对那些既没有神赋予善良天性,又没有理智能力接受教育的大多数人,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制”,“有些人由于本性而成为善良的,另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林晓芸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2-05-29

不仅智力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品德教育、美学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2012-05-28

教育体制的畸形化发展,教育管理的官僚化,集中导致腐败。在北京的一些大学里有明显体现,北京某政治类院校的法律系本着“人本 精神 法治”却任意践踏着大家制定的规则,并且以学生的不用支付对价的劳动力而给自己教学成绩,教育改革根本不是为了学生谋取利益而是为自己的成绩去做。这样的学校又怎么能好?这样的事情也不止一所学校,一个地方石油类学校同样有这样的问题,荣誉往往集中于班委、会拍马屁的学生,真正可以服务学生的、帮助同学的人却得不到实至名归的荣誉,这就是现在的中国大学。

回复

2012-05-27

突然想起法律学者近期提出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件事,建议由14周岁降至11~13周岁(大致是),其中有一条理由便是,于当今社会少年的心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我并不反对法律老师提出的措施,可是换个角度考虑,如果真的采取这样的措施,是不是少年犯罪就会减少?那些各方面不健康的孩子,就会因为畏惧法律的制裁而在犯罪面前望而却步?

回复

2012-05-27

突然想起法律学者近期提出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件事,建议由14周岁降至11~13周岁(大致是),其中有一条理由便是,于当今社会少年的心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我并不反对法律老师提出的措施,可是换个角度考虑,如果真的采取这样的措施,是不是少年犯罪就会减少?那些各方面不健康的孩子,就会因为畏惧法律的制裁而在犯罪面前望而却步?

回复

2012-05-27

没有人会厌弃自由。两种观点都似乎在自由和抑制之间寻求出路。斯认为,古典共和法治观是把抑制当做美德教化的外在动力。这本身没有不好,但是危险在于外在动力很容易在追求结果的路上演变为内在目的。比如,考试拿高分的外在动力是父母会奖励会开心,若中间没有自我的思想转变,最终会演变为拿高分只为父母开心。而康德的启蒙主义是把自由首先当做目的。自由是内心的选择与属内在修养的道德教化不谋而合。接受抑制不可避免的事实也是内心选择,这样“抑制”成为追求自由的工具,由始至终,自我是目的也是动力。

回复

2012-05-27

作者的思想是好的,我也希望社会能这样发展,以顺天应人的姿态自由发展,而不是靠强制教育来维护大家的善。但目前,实现起来时很难的,尚处于高速发展和高度复杂的社会来说,放开一切强制是不好的,只会带来个人私心膨胀,社会会更加混乱。仓廪实而知廉耻,民众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作者的理想就有可能被实现。我们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所以政府改善民生,改善民间关系,让平民居有定所,让平民充分享受官方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关怀的是当务之急。

achang听海
回复

achang听海

2012-05-26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正是说惩罚只能让人被迫地避免作恶,而不是自主地选择行善。

回复

2012-05-26

强制性教育还是美德感化,我认为是要看大前提的。当然,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美德的感化,因为这样才能顺应人性的自由发展。可是,如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前提下,强制性教育,法律的约束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复

2012-05-26

美德是对他人负责的行为,并非施与或接受,美德同时也是训练出来的,当然,文雅点的措辞是:熏陶。那么就该考虑怎样熏陶了,环境和行为的练习才能是习惯。自由又何尝不是遵从自己适宜礼节下的心理行为表现,没有无度的自由,美德是自由有度的表现。这种美德体现自由如果是无度的话,那接近神了。当然,美德有神的参照系影子。

回复

2012-05-25

仓禀实而知廉耻,现在的P民为天高房价,高物价奔波时,一个物欲横行时代。还能指望什么呢。

回复

2012-05-25

法律的正义性规定了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那么,法律提供的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呢

回复

2012-05-25

品格真不是教育出来的。社会环境好了、经济环境好了,家庭环境相应也就好了,人的品格自然不会低到哪里去。我们的教育不能抗拒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不能塑造人类当中的异类。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带有人性缺陷的人,品格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回复

2012-05-25

道德在沦丧,法律是应该完善的。但是我们就应该想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