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能够“建设”吗?

花几亿、几百亿投资,就可以建设文化中心吗?开发文化产业,盖一百个博物馆,举办一个国际电影节,就成了吗?文化需要钱,可是钱不能创造出文化。把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变成城市文化的基础,文化就被杀死了。

责任编辑:袁蕾 李宏宇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何歆 周鑫

什么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城市?纽约是,伦敦毫无疑问也是,德国柏林目前好像也是。这就奇怪了。纽约、伦敦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经济中心,柏林尽管是德国的政治中心,可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人口才300万,比北京朝阳区还少。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这几年也变成欧洲最时髦的文化城市,可它既不是政治中心,也算不上经济中心,人口还不到200万。

北京呢?它当然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经济中心,说北京在文化方面没有任何世界影响力有点不公平,但说它是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好像有点太拍北京人的马屁。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谁去建设?怎么建设?

首先我怀疑“建设”这个词的准确性。你请来一批专家,策划一个五年计划,花几亿、几百亿人民币投资,就可以建设文化中心了吗?开发文化产业,盖一百个博物馆,搞一些媒体报道,举办一个国际电影节,就成了吗?事实证明不成。

我们要思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2)


回复

2012-06-11

文化产业应该是可以建设的,如创意文化产业,完全可以通过招商的方式将产业引入既建基地,毕竟文化产业的性质还是产业。其实跟文化产业比起来,最让人担忧的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快餐文化的潮流下,还能有多少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继承,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回复

2012-06-11

不错。

回复

2012-06-07

文化建设,对于民间交流和发展而言,自然可以多元化,甚至带入良性的经济利益驱动会使得文化事业良性循环,有利于各种文化产业的创作和发展。但对于国家层面而言,文化建设应是国民性的公益性的。但是,怕是怕,当建设文化中心成为一个巨大的售卖点,最后出售政绩、出售土地、出售房产……文化最后沦落为概念,便是最可悲的时刻。我不知道我们的各个城市,有没有提供一些非盈利公益性的场所来孕育我们的文化产业,搀扶我们脆弱的文化萌芽。估计差不多都是遵循有利可图有机可趁的原则织着华丽丽的华服吧。

shuyzy
回复

shuyzy

2012-06-05

旁观者清。相信我们的官员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为利益所迫。

回复

2012-06-03

先得明白作为文化中心的城市有什么特点,然后看可不可能通过自己努力具备这些特点,否则岂不是缘木求鱼,又一种形象工程?

回复

2012-06-02

文化的发展是要一个自由的环境的,就拿中国的电影工业吧,在现这样的环境下能发展出什么样的精华来?

回复

2012-06-02

昔日北京古城被拆,早成中国人心中的隐痛,被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试问,这些如何能够再建?

回复

2012-05-31

这不简单

回复

2012-05-29

商人总是看不到在重点.....

回复

2012-05-28

“文化中心能够建设吗?”我认为,只要保障公民言论出版和结社自由,这个文化中心就能够“建设”起来,否则只是一个文化宣传中心。打个比方,好像一个人说我要建一个大森林,就到处找了一些树来种在一起,结果有些树死了,有些长的病恹恹的,只有一些树成长起来,可是这就是森林了吗?可能最多只是一个苗圃。一个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小草灌木青苔藤萝都在生长,蚂蚁蝴蝶蛇蝇走兽出没其间,这不是一个人想要“建设”就能建设出来的。我们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把土地阳光充分地交还给各类生命,任其自然繁殖,经过几十年时间,或可出来一片原始森林的模样。同样,一味地撒杀虫剂,勤于“修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还自由给公民,文化自然会复兴。每一个人既是文化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中少数成功的就是“艺术家”,最终一句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公民言论出版和结社自由保障比较好的国家,其文化必然发达。西方的流行音乐就是一个例子,说穿了还是言论自由。

回复

2012-05-27

发展文化有从文化底蕴入手,从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入手。

回复

2012-05-27

很好!文化的发展需要钱,但是,钱买不来文化。是国人的“心态”出问题了,还是决策者的“心态”出问题了???怎么老想着来过世界第一,国际第二啊?!文化的发展,不是以拆除文化遗产为代价来“建”新文化中心的,在北京,不知道有多少文化遗产“死”于这种“心态”……怎么越来越感觉到中国“虚”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