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黄志华 活化古老莨绸

它是贵比黄金的天然之物,却几经起落,几近失传,梁子公司黄志华夫妇因缘际会,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了它,古老的珍宝重新焕发了生机。

“当时它已经活不下去了,需要我们救助。而如今几十年过去,经过持续活化的莨绸已经活得很好了”。很显然,莨绸这项有着数百年传统的面料工艺遇到了最适合它的人。

它是贵比黄金的天然之物,却几经起落,几近失传,梁子公司黄志华夫妇因缘际会,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发现了它,古老的珍宝重新焕发了生机。

(名牌编辑部/图)

莨绸:于深邃中获得颠覆的力量

还记得电影《盗梦空间》吗?它用超颠覆的手法解构了人的梦境,在不断变幻的画面里,人可以进入人的梦境,人能够到达梦的不同层次。有人感叹生命之玄妙。

世界何其大,向外看,看更远,就会发现总有一些东西,同样表达了生命的玄妙,同样理解了生活的真谛,却聚集着天地博大,精深内涵,它不浮躁、不媚俗、不屑于出现在斗艳比美的名利场,它只是在那里,存在。

存在,并始终生长,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迸发力量。

它是莨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它的写照。它的能量从来不仅限于一种布料或者一件衣裳,正如它的拥趸梁文道所说的,莨绸指向的是一个面,指向的是它背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社会关系,它的形式始终在变,但是它的灵魂从未改变。

《广东省志·丝绸志》中早有记载,莨绸衣服穿着走路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因此莨绸又叫“响云纱”,业界取其谐音,美其名曰“香云纱”。

每年的4-7月正是岭南晒莨的好季节,从薯莨中榨取最天然的染料,一次次的浸泡晾晒,在阳光和雨露的作用下,棕红色的薯莨汁液凝聚成了丝绸的颜色,之后再用河泥涂粉,这个充满仪式感的艺术创作过程演绎了中国最顶级丝绸的诞生过程。这种完全通过手工制作的莨绸。正反异色,色泽如陶,反复烙印上了生命的密码。

正因为莨绸的制作继承了传统的纯手工方式,才使得蕴含着天然植物和矿物的精华,散发着浓浓的植物清香的莨绸作品,所具有的清热,解毒,消炎,止血的保健功效不是妄自吹嘘。也正是由于莨绸纯手工制作的特性,使得每一幅莨绸面料的条纹机理都是不相同的,它制作出来的每一件衣服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绝版。

(名牌编辑部/图)

(名牌编辑部/图)

其中种种,饱含着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对于生命中最质朴细节的尊重。它既是江南女子肌肤上的体贴纹理,也是大漠孤烟、黄沙落日中夸父的木杖,它所有的能量正是来自于这种“不变”,一旦迸发,就能摄人心魄。

活化者:与生命同行

那是谁在爱,始终爱着莨绸,并激活这古老文明与生命同行的?

“我们是活化者,并没有把传统的东西平移过来,因为没有办法适应现代的生活,我们是要把古老文化注入当下的年轻、时尚、活力。”梁子公司总经理黄志华在说到自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的定位时,突然很兴奋。因为夫妻俩共同缔造了一个品牌,他们把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珍贵面料莨绸变成巴黎卢浮宫里的衣香袂影,也曾将莨绸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瑞典王室。这是他们十多年来的坚持,交织在“时尚”和“非遗”的特质中的精神,让莨绸在活化的路上注入了新的活力。

“投钱只能纯保护, 就像比如一棵树活不下去,投钱保护就只能把它移到花坛里定时给它浇水、施肥, 一旦停止浇水、施肥它就会死掉,停止给它砸钱, 它不能自己活。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让这棵树的土壤更适合它生长,而不是把它放到花坛里完全依靠我们生长。”

作为国家“非遗”保护与活化的标杆式企业,黄志华在对莨绸染整工艺这种“非遗”的保护上,还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在顺德伦教建立一个“广东莨绸文化产业园”暨“莨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与1994年我们刚接触到莨绸时相比,如今的莨绸染整工艺已经形成了可以自力更生的一个产业,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来的状态。”黄志华说,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贵极一时的时髦衣料莨绸,在九十年代居然面临着灭绝的危机。“当时它已经活不下去了,需要我们的救助。”而如今十几年过去,经过持续活化的莨绸,“已经活得很好了”。

黄志华说,如今他们要做的,已经不仅仅是要让莨绸活下去,而是要让它“活得更好”。在他看来,原来的莨绸处于一般状态,而现在他希望莨绸能达到一种精致状态。“就是从可以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不匮乏,进入到物质上不匮乏之后有所追求的状态。这样才能活得更加精彩、更加滋润。”

不仅如此,他对于国内其他运用植物染、花草染的面料也比较关注。同时,设计师团队在赴各地采风时也会特别留意一些原生态生活智慧和理念。对此, 我们似乎可以大胆预料,未来梁子公司在对“非遗”的活化上,将不仅仅停留在莨绸的范围之内,而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研发,迎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