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淘宝体、心灵鸡汤、@真爱网……:法院刷微博,离题别太远
在沸腾的网络世界里,法院与网民只有键盘之隔。司法公开这个被一再呼吁的难题,似乎因一个个法院官方微博的开张而打开了一扇窗口。总体来看,法院微博更愿意于发布新闻类信息及庭审预告,而对于包括判决书等司法公开必涉事项,信息较少。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谢雪 罗亦龙
法院在微博上没有必要板着脸,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分:推动司法公开,回应公民司法需求。
2012年5月15日早上8点10分,“豫法阳光”照例转发了当日第一条微博“历史上的今天”:1918年5月15日,鲁迅《狂人日记》发表,小说“深刻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
这是河南省高级法院在新浪网的官方微博,它位居全国“十大法院网络影响力微博”之首。
法院的微博时间从清晨开始了。管理员们端坐电脑前,发布新闻,回复私信和“@”。河南范县法院、信阳中院、广东肇庆中院等一批法院也陆续更新微博。自2010年微博兴起,粗略估计,开设官方微博的法院数目约300个,不超过全国四级法院总数的十分之一。
在沸腾的网络世界里,法院与网民只有键盘之隔。司法公开这个被一再呼吁的难题,似乎因一个个法院官方微博的开张而打开了一扇窗口。“这是基于微博传播对司法生态产生‘倒逼’效应后的应对机制。”湖北恩施州中级法院办公室主任刘国峰说。
心灵鸡汤,保健秘笈,亲
起早贪黑。官方微博的勤奋程度不亚于个人微博。5月15日,“豫法阳光”当日的最后一条微博,更新于23:40,内容是“教育部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
“豫法阳光”常以转发“历史上的今天”为一天更新微博的开始。5月15日这一天,“豫法阳光”发了21条微博,其中9条内容与法院系统有关,其他博文则涉及医改、食品安全等热门议题。
广东省高院的官方微博“法耀岭南”,所发内容多为各类案件新闻。不过,它同样关注时事,比如4月23日,它发布了两条有关南海局势的新闻。
这两个影响力较大的高院微博,约有过半内容,与法律主题相关,但不一定与法院有关——比如立法新闻或法条解释,公安和检察院的新闻;法院新闻也不局限于本院,但重点在本省系统。
与高院微博相比,基层法院微博内容更活泼,甚至不把范围限定于法律类内容。5月5日,河南范县法院发了一条“最简易的保健秘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来帮你打造健康身体”。
“刚开通的时候微博人数上升很快,现在到了瓶颈期,我们就想用这种办法增加一些粉丝,实际上也的确吸引了一些粉丝过来。”范县法院政治处微博管理员袁尚飞说。
范县法院不是唯一一个寻求活泼个性的微博。东莞第一法院在微博上推荐了新加坡一学院大楼的“可以散步的屋顶”,还转发了新浪读书频道推荐的《三国演义》。湖北来凤县法院发了歌曲《国际歌》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佛山中院则大胆用了“淘宝体”:“每一个勋章都是一种鼓励!在推进司法公开的路途上,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亲,请继续支持哦。”下面有一个网友评论:“勋章谁给的?”
5月10日“豫法阳光”转发一则关于我国把遥感卫星送入太空的新闻时,罕见地使用了“鼓掌”和“给力”两个表情符号。
山西省高院也偶尔放下姿态,转发了一条有关数字传情的微博: 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770880→亲亲你抱抱你;53770→我想亲亲你;543720→我是真心爱你;77543→猜猜我是谁;53880→我想抱抱你……
另有一些法院微博还会推出一些名言警句、天气预报、心灵鸡汤及职场攻略。
“大家都在试探微博究竟该说什么。”菏泽市牡丹区法院研究室主任傅德慧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开始我们还发过郑板桥的诗。”
尽管法院微博各有特点,但都认可同一条原则:“说人话”。刘国峰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一次看到某省的县法院微博上发了条信息,“下周,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某某将到我县视察,全县上下都做好了迎接检查的准备”,吓得他马上给他发了一条微博私信:“兄弟,有些事情真的是做得说不得啊。”果然,很快就有网友的板砖飞来:“哟,是不是还要清水洒道,黄土垫地啊?”
@姚晨,@方舟子,@真爱网
法院微博的管理任务一般交给政治部或者办公室。“豫法阳光”由河南省高院政治部网络办公室的八个人负责,其中两位是有法官职称的正式工作人员,六位聘用人员,招聘要求之一就是要“懂法律”。广东肇庆中院微博由肇庆中院和各基层法院的微博管理员轮流值班。
微博管理员可以自行决定所发内容,只有涉及重大信息和重大案件时,才需要提交部门主任或者分管副院长过目。
法院微博不仅内容相似,关注的人群也相似,主要为公检法机关、官员,律师和法律学者、媒体和记者等。
一些法院微博还关注那些有上百万甚至千万粉丝的公众人物。例如,“豫法阳光”关注了姚晨、李开复、方舟子、哈囉李敖、李承鹏、作业本、周立波、朱茵,山西省高院关注了徐静蕾、何炅,安徽宿州中院关注了于丹、郑渊洁、罗志祥、大S、王力宏等人。
与其五花八门的微博内容相似,与生活服务相关的微博也在法院官方微博的关注范围内。“豫法阳光”关注了“健康伴您同行”、“生活居家创意”、“真爱网”,山西省高院关注了“心情小助手”、“经典笑话”,宿州中院关注了“英语围脖”、“人人可以讲英语”、“给自己的9999封英语书”等。
上海高院和深圳中院则是不仅内容严肃,关注对象也很严肃。上海高院关注了44个人,多数是公检法机关和政府机构的认证用户,个人用户只关注了梁振英;深圳中院只关注了13个人,其中10个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认证用户。
法院爱直播,网友求私信
山西省高院拥有的粉丝数量在法院微博中是最多的,达41万,其次是广东高院的“法耀岭南”,有25万粉丝;豫法阳光是18万,其次是起步较早的恩施州法院,有将近10万粉丝。
笔者在新浪网随机查看了30个法院微博,其中22个微博多少都有上述“写意”或浪漫内容,但几乎没什么评论。“豫法阳光”每天发几十条微博,绝大多数转发和评论数为个位数或零。甘肃省华亭县法院微博内容也多为转发,来源主要是本院的院长和法官微博,跟帖也多是自家人。
众多法院微博“原创”或转发的大量时事新闻,并不是网友所需。受访法院表示,比例最大的是法律法规咨询,其次是对个案处理情况的提问,第三是投诉官员违法违纪。
受访法院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收集的评论和私信,一般分为两类进行处理:涉及法院的,提交给相关部门;与法院无关的,告知网友其他相关处理途径。
“私信”和“@”是最受欢迎的联系方式。并非所有法院都可以通过私信联系到。在记者随机查看的30个法院微博中,只有11个开放了私信功能。
面孔最严肃的是上海高院的“浦江天平”和深圳中院,极少涉及与司法和法院无关的主题。
它们还把主要精力聚焦于本院事务中——这在法院微博中较为少见。深圳中院在腾讯微博日常的博文,主要用于回答网友对该院受理案件的查询和疑问。
一位叫“阿风”的网友问:我对贵院的判决有异议,请问一下,我除了上诉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跟你们院沟通?“深圳中院”回答:您可以申请判后答疑。
微博直播庭审,是目前法院官方微博最热衷的司法公开方式之一。5月3日,“浦东天平”用87条微博直播了“涉食药案新闻发布会”。广东的“法耀岭南”还对iPad商标权属纠纷上诉案做了庭审微直播,“大尺度开放审案”。此后,广东高院院长郑鄂批示:“凡是社会关注的、有影响的案件都可以直播。”
微博的出现,似乎为突破司法公开的困局投射了一丝曙光。“庭审直播、审务公开等微博内容的设置,都比单纯在法院网上公开效果来得好。”河南高院微博主管克仰志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过总体来看,法院微博更愿意于发布新闻类信息及庭审预告,而对于包括判决书等司法公开必涉事项,信息较少。“判决书”在微博中常被提及,但很少附上链接。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为数不多的法律文书:深圳中院以图片形式公布了一份合同纠纷案件判决书,佛山中院公布了两份判决书,一是租赁合同纠纷案,另一个是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顾虑很多,底气不足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查看,极少对法院微博的评论中,多少都有批评或调侃,或是与主题完全无关的喊冤或卖粉丝广告。
菏泽中院发了一条配图微博:“法官使出浑身解数,苦口婆心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促其和好。”下面有律师跟帖:“法官的表情是不是说明,这工作还是社区老太婆适合?”
“有人看见法院就想骂,刚开始领导有意见,现在没意见了。网上骂和社会上骂有什么区别吗?”湖北恩施州中级法院办公室主任刘国峰说,“法院应该主动承担出气筒的功能,至少围观的人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0年,恩施州中级法院成为第一个建立认证微博的法院,两年之后,这个群体逐渐庞大起来,但粗略估计,开设官方微博的法院数目约300个,不超过全国四级法院总数的十分之一。搜索显示,目前开设官方认证微博的高级法院只有山西、上海、河南、广东四家。
可能面临的激烈批评和谩骂,是多数法院不愿意开微博的原因之一。某中院曾遇到一个网民,因案子只执行了一部分,就骂所有过问案子的法官“没爹了”,几经沟通都没效果。微博主管一直紧张地注意这个人的动向,还好“他没有开微博”。
即使如此,受访法院都表示微博没有设立黑名单,而且“领导不让删跟帖”。广东高院常务副院长陈华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官方微博开通至今,我们微博管理员从来没有删除过网友的任何评论。”
决定开微博的论证极为谨慎。陈华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内部会议上,“不开”的声音一度大于“开”。最终,一份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民调起到了说服作用:“与法院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对法院工作满意率最高,案件当事人次之,普通群众最低。”这促使他们决定开办微博直面公众。
一位法院微博主管说,刚开通微博的时候,他向领导承诺“文责自负”,才得以绿灯通行。这正是法院微博兴起的典型路径:个人先试水,说服单位领导,慢慢取得效果后,促使一批法院加入进来,逐渐形成气候。
与数以千计的公安微博相比,法院微博显得势单力薄。“法院不爱开微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固有的‘保守性’。”一位法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法院对案件有最终裁决权,所以需要谨慎发言。
2011年12月,全国高级法院宣传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会议专门安排了针对微博的发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最高院本来寄希望于这次会议的召开,在全国范围推开法院微博,后来“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没正式下文件。”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