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贝歇的工业建筑摄影:“这么做只是出于责任”

“我是希特勒上台那年(1934年)出生的,二战爆发那年我5岁,现在77岁。我的一生,经历了摄影从最古老到现代化的过程。”希拉·贝歇的自我介绍如同她的摄影风格一样简洁明了。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何歆

伯恩·贝歇在拍摄矿区。从1959年起,贝歇夫妇常年以古典而缓慢的方式记录正在消亡的工业建筑。他们坚持用黑白照片,用大构图相机,以及在阴天拍摄。 (歌德学院供图)

“我是希特勒上台那年(1934年)出生的,二战爆发那年我5岁,我现在77岁了。我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摄影从最古老到现代化的所有的过程。”希拉·贝歇的自我介绍如同她的摄影风格一样简洁明了。

希拉·贝歇的名字是与她已故的丈夫伯纳德·贝歇联系在一起的。从1959年起,他们常年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以古典而又缓慢的方式记录着正在消亡的工业建筑。他们坚持用黑白照片,用大构图的相机,在阴天拍摄,以获得清晰完美的影像。

“它们正在慢慢消失,我们觉得至少应该留下一些视觉记忆。于是我们决定将它们拍成照片。这么做只是出于一种责任。巨大的工业容器和管道组成的支架,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件件雕塑。”希拉·贝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他们为这些建筑编制族谱,进行分类,建立了详尽的体系。大量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摄影作品被摄影评论界称为“类型学摄影”。他们冷静客观的表现方式,对摄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歇夫妇类似工业考古学的拍摄持续了数十年,伯纳德·贝歇去世后,希拉·贝歇还在拍:“我上一次拍摄是在四周前。我正在准备一本书,回到德国,那本书就可以出版了,拍的是采石场、水泥厂、碎石厂的建筑。”

应草场地摄影节的邀请,希拉·贝歇来到北京担任摄影节评委,这也是希拉·贝歇第一次来中国。2012年4月28日下午,北京三影堂,在一家杂志摄影师的要求下,希拉·贝歇站到了鲜花和绿树旁,十分配合地举手做出“V”的手势,尽管她从来不喜欢拍摄花朵——“如果人们拍摄那些本来就作为‘美’而出现的对象,就会很无趣。所以拍摄花朵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林晓芸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13-09-03

交流学习。

回复

2012-05-24

本人发布2012年中国最残暴zf巧家xian;评语当巧家xian多次发生征地等事件后,还准备强制火化无辜的死者。发布2012年对中国最有贡献的人骆家辉;评语面对利益全体的干扰,仍然传授他为官之道。发布2012年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金正恩;评语当他的父亲把朝鲜搞得乌烟瘴气后,他有机会减轻瘴气。发布2012年最有自信的人陈光诚;评语当他走出美国大使馆,政府的人找他了解情况后,仍然坚持到美国。发布2012中国人民最记以希望的人习近平;评语中国人民希望他当选以后,即以他父亲八几年就访美的先进思想,让中国建成法治;公平;效率;服务的政府。 岑进红发布

回复

2012-05-23

很棒!

回复

2012-05-23

99年的鲁尔工业区看上去和二战期间的没什么进步呀

回复

2012-05-22

一种享受

回复

2012-05-20

“如果人们拍摄那些本来就作为‘美’而出现的对象,就会很无趣。所以拍摄花朵就相当无聊,因为这不过是重复现成的东西。” -> 我不得不说一句,微距摄影可以让你发现肉眼下没有察觉到的世界的美丽。 阴天时拍摄,这个拍摄时机学习了。

回复

2012-05-20

领略摄影艺术不简单,掌握摄影技术同样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