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再见青春,再见理想
时年25岁的任曙林走进北京的中学校园,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较为完整地留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一段青春的影像记录,一个理想主义时代最后的背影。悉心遴选出的百余幅图片在798艺术中心展出时震撼了许多人,此次融合了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出版唤起了更多人的回忆。
影像虽然是一种瞬间,但是它留住的是一个回不去的年代,记录的是谁也不能忘记的曾经。
时年25岁的任曙林走进北京的中学校园,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较为完整地留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一段青春的影像记录,一个理想主义时代最后的背影。悉心遴选出的百余幅图片在798艺术中心展出时震撼了许多人,此次融合了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的《八十年代中学生》出版唤起了更多人的回忆。
八十年代充满了机遇和变化,就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憧憬,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正处于百业待兴之时,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中学生正是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最具时代特色的人群,他们的学习环境、帆布包、干净的笑容,甚至他们的小暧昧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标志,透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学生们的简单而美好的心灵。
摄影者任曙林是中国摄影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师承狄源沧先生,是四月影会的重要成员,其作品一直以来都真实地记录着中国社会风貌的变化,是文革中接受西方现代摄影启蒙的第一代青年。《八十年代中学生》中的照片拍摄于1979年到1989年之间,依现在的角度看可能拍摄手法过于简单, 但正是这份自然和简约, 如实地向我们呈现出了真实的“八十年代中学生”。
书中的大部分篇幅集中于北京朝阳区重点学校171中学,除了上课时间,孩子们在校园内度过的每一瞬间,几乎都被摄入作者的凝视之中。照片中的男生女生们如今已经踏入不惑之年了,原本在一个教室里听课的同学们也可能都“散落天涯”,他们的理想是否依然还在,他们是否也在如我们这些看客一样回顾青春,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珍惜青春梦一场,珍惜相聚的时光,谁能年少不痴狂独自闯荡”,合上这本《八十年代中学生》,心中总有一种感叹:那个年代结束了。
随着任曙林的相机,随着回顾那个年代的每一段文字,经历过的人,或是只能停留在别人的故事中的人,都会始终铭记那段记录着成长与青春的日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