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柯军 携昆曲与时代共呼吸
从被尊为“盛世元音”,至清中叶后日渐衰微,再至近代一度沦为绝响。如今,历经沧桑的昆曲已逐步迈出低迷,渐进佳境,赢得大众的欣赏与痴迷,这让昆曲忠实的“传承者”—柯军终感欣慰。
从被尊为“盛世元音”,至清中叶后日渐衰微,再至近代一度沦为绝响。
如今,历经沧桑的昆曲已逐步迈出低迷,渐进佳境,赢得大众的欣赏与痴迷,
这让昆曲忠实的“传承者”—柯军终感欣慰。
在昆曲界,江苏省昆剧院的柯军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昆曲表演的技术精湛,更是因为他为“六百岁老人”—昆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名牌编辑部/图)
“以前,坐出租车,司机问我从事什么行业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搞戏曲,根本不敢说昆曲。”相比于昆曲今日的姹紫嫣红,柯军追忆过去种种,酸楚之情溢于言表,“那时,昆曲叫‘困曲’,是指听昆曲要犯困, 还指昆曲的困境。有一次演出,台上二十几个演员,台下三个观众,一个在睡觉,一个在走路, 一个在吃瓜子。”当时, 他抬头望天,尽量不让悲伤的眼泪掉落眼角, 心特别特别凉。 “当你发现一个事物好,你会爱上它;因为爱它,就要为它付出。昆曲这门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要继承发扬它,就要有我们这样的人去为之付出。” 这是柯军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三十余年昆曲表演生涯的真实写照。
几度沧桑歌未歇
六百年前,昆腔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仅限于苏州一带。六百年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于2001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几百年间,昆曲有鼎盛有衰落。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可听见梅兰芳、俞振飞等大师在上海美琪演出时清婉的唱腔,也可听见在昆曲没落时“昆曲义工”白先勇为其复兴所做的奔走呼号。
历经六百多年,通过一代代文人的加工、演员的表演,昆曲成了“美”的化身。“昆曲义工”白先勇如此形容:“昆曲无他,得一美字 : 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集音乐、舞蹈及文学之美于一身,经过四百多年,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早已达到化境,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使得昆曲在音乐、 唱腔上显示出惆怅、 缠绵的情绪。但知识分子、文人雅士,并不把昆曲当作纯粹的表演技巧,而把昆曲爱好作为一种身心修养,作为自娱的一种方式。可以说,自娱是昆曲功能的很重要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昆曲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有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昆曲有自娱的功能。昆曲不是专为唱给别人听,演给别人看的。如果把昆曲陶冶情操、自我娱乐的功能放在一边,一味强调它的表演性质,从而,不断改造昆曲,让它适应大众的欣赏口味,那么,昆曲就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昆曲正因其特性不可能在当今大红大紫,亦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但作为汉文化的瑰宝,作为世界遗产,我们有责任不让她自生自灭!
(名牌编辑部/图)
(名牌编辑部/图)
揉碎自我,成全昆曲
于是作为江苏省昆剧院院长的柯军,在此时被赋予了双重身份—“领导和艺术家”。“我要把省昆领头人当作一个角色来塑造,要唱一出人生大戏。”这一唱一塑造,就是7年。这些年在柯军的带领下,江苏省昆剧院的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曾经濒危的昆曲在省昆剧院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下也已转危为安,前途光明一片。
曾有人问他:“当院长会不会影响你当好艺术家?”他回答,“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我希望把自己的终身献给昆曲,把它当一生的追求,既然选择了就要揉碎自己,成全昆曲,昆曲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职业,而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所以不论是作为院长还是作为演员,只要是在为昆曲做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满足。”
以今名故,以故通今
昆曲已命途多舛地蹒跚走过六百年,然而它并非只属于古人。“昆曲有两个属性,一个是遗产,一个是艺术。”在柯军看来,昆曲作为一份精美的遗产, 需要严谨地继承、保护,很多经典的剧目,还是少动为好,但昆曲作为一种艺术是一定要发展创新的。至于昆曲如何发展创新,使其更能被大众接受,他有一套匠心独运的办法和策略:以今名故,以故通今。
他深知只有做好演出,才能吸收更多地观众,从而带动市场。“没有演员不想演出的,舞台是演员的命。”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艺术家的出身使他更了解演员的心思。考虑到剧院的丰厚资源,他立即拍板,依托院内的兰苑剧场,还以身作则,颁下“任何人进场看戏,包括本院领导看戏也必须购票”的院规。
这几年来,柯军突破昆曲原本的形式限制,融入更多现代的表演艺术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创作了《浮士德》《藏•奔》、《余韵》等“新概念昆曲”,既秉承了昆曲传统的“载歌载舞”,又赋予了现代内容、当下理念和精神,让昆曲活在当下,赋予它与当下合拍的跳动的脉搏和呼吸。在去年世博会上,江苏省昆与日本一著名能剧团馆合作,创演一部反映环保与生态社会问题的多媒体昆曲,每场20分钟,一天35场,共演出了6000多场。
现在的时代是传媒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传承昆曲,柯军还推出了“高铁昆曲”与“微博昆曲”的概念。“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传播昆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昆曲,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和喜欢昆曲。”在他看来,高铁和微博这些最现代、最先进的工具也是传承昆曲最高效的“大舞台”,这些现代载体能让昆曲的传统之美与时代密切交融,从而让昆曲走进更多人的心里。他抓住一切传播昆曲的机会,力主建立名为“环球昆曲在线”的网站,现场直播剧院精彩演出,截至目前,共在线直播演出、活动和讲座等近两百场,网络点击率超500万人次。
此外,他不仅与多家大型知名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推广昆曲,还多次出访韩国、瑞典、日本、印度等国,使昆明艺术扬名海内外,致力于对中外传统经典名著剧目的改革探索和实验。尽管此间存在些许的质疑之声,但柯军对于昆曲的实验和创新成绩斐然,犹如卷起千浪的潮水向前涌动,在传承传统昆曲的过程中独树一帜。
“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会收获,但是不是为了收获去耕耘,想到收获的时候,有可能收获不会来,就是耕耘,不断地积累,不断地重复,创作性地工作,努力地去工作,我相信天蓝蓝。”此时,柯军坚信,昆曲之天甚蓝!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