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吃“空饷”——浙江永康公示192名“在编不在岗”者

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委机关报用两个整版刊发《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192个人被公开点名,一时间令舆论哗然。“早知道要公示,我肯定不会把这些情况反映上去。生病请假的、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又不止我们一个单位。”由于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中国的公务人员往往是“进城难,出城更难”。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浙江党报公示吃空饷公务员,多人请假超20年。 (金艳/CFP/图)

“永康还有这种怪事的?!正式工不上班,临时工来上班。”

“早知道要公示,我肯定不会把这些情况反映上去。生病请假的、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又不止我们一个单位。”

由于没有很好的退出机制,中国的公务人员往往是“进城难,出城更难”。

摄影机围了上来,镜头扫过几个老干部的脸。他们像是受了惊吓的小孩,脸上写满了局促和不安。 2012年5月8日早上7点半,细雨蒙蒙。在永康拥挤的南苑路,永康行政执法局的老应,跟局里五六个老干部一起,在街头接受中央电视台的跟拍采访。

这一切源于《永康日报》上的一个公告。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委机关报用两个整版刊发《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192个人被公开点名,一时间令舆论哗然。这些老同志都“光荣”上榜,被归到第四类:中层正职退居二线人员,原因是“上班不够正常”。

公告名单中,包括69名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的人员,46名停薪留职人员,23名借用、借调、抽调人员,9名中层正职退二线人员,7名刑事处罚的人员,8名在家待岗人员(自收自支单位),10名未办理辞职擅自离岗人员,以及20名其他情形不在岗的人员。

老应他们9个人算是争议最小的。争议最大的是69个长期请病假的人。有个姓胡的老师,1989年就开始请病假至今。有媒体直接以他的故事做标题:“教师吃了23年空饷”。另外,7名“受刑事处罚”的“吃空饷”人员,更是饱受诟病。

在“制度化吃空饷”的热议中,有人嫌永康公布得太晚,也有人钦佩于永康“自爆家丑”的勇气,但在永康本地人茶余饭后的言谈中,也有另一种说法:真正吃空饷的,还有不少没被揪出来……

在三种大相径庭的语境之外,在老应他们成为新闻人物之前,这192个“在编不在岗”者,作为体制内的边缘人,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是否真在“吃空饷”,背后的现实原因又是什么?他们和体制有着怎样复杂的联系?

进了“城”,这一生就“旱涝保收”了

5月5日下午,一群官员和记者在古山镇胡库下村一栋只有十来平米的出租房内看到胡军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很难把眼前这个人和吃了“23年空饷”联系起来。

近乎赤贫的家里,胡军戴着一副浅褐色的墨镜,但右眼里装的假眼球仍清晰可辨,视力近乎盲人。他原本是龙山中学后勤工作人员,做的是一个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工种:刻油印试卷用的钢板字。1989年年底,受急性眼底葡萄膜炎困扰,27岁的他视力每况愈下,之后彻底放弃返校的念头。

一开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