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记忆

在1967年到1968年的武斗时期,沙坪坝一带是重庆“八一五”派的势力范围,该派战死人员就选定在这里埋葬。这里现存113座武斗战死者的墓碑,下面掩埋了大约404名武斗死难者。死亡者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60岁。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王磊

重庆沙坪坝红卫兵“文革墓园”,席庆生的母亲黄培英的墓就在这里面。 (席庆生供图)

2010年的清明,连月雾锁的重庆难得透出了阳光。一大早,老席就跑来找我,说:“我领你去看看红卫兵墓园吧。”

这是我早就期许的行程,只因为来重庆几个月一直忙,没有机会成行。重庆的一群画家用五年多的时间画了一幅长达八九百米的长卷《浩气长流》,记录和重现了伟大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使我深为震惊和感动,我就作为一个志愿者跑来参加这个传奇性的团队,为这幅巨画在台湾的首展做些服务工作。老席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个核心成员——他虽然不会画画和写文字,却是一个有思想、有悟性的策划者和忠诚实干的服务者。

他叫席庆生,是个生在重庆、长在重庆、已经在山城生活了近六十年的“老重庆”。这个身材不高却敦实精干的汉子,混入山城高低不平、人潮汹涌的街道,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连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放在重庆也不算稀罕——吃多了麻辣火锅的重庆人似乎大多都有一张这样的大喇叭。但是,只有了解他底细的朋友才知道,这个平凡的重庆人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我曾经断断续续地听他讲过自己在“文革”中亲历的惊险故事,也知道他和那个如今已经渐渐引起关注的“文革墓园”有着特殊的关系——他的母亲就埋葬在那里,虽然她并不是红卫兵,只是个在武斗中被打死的无辜平民。

我跟着老席来到了这个全国仅存的官方认可的“文革”文物单位——重庆沙坪坝红卫兵墓园。

墓园藏在僻静的沙坪坝公园深处,不知谁用油漆在大门边的石砌围墙上刷上“文革墓园”几个猩红大字。里面青塚累累,老树枝柯横斜,枯藤委地,凄凉而又阴森。一座座残破的“红卫兵纪念碑”高低错落地掩映在荒草中,上面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永垂不朽”之类的豪壮文字,但字迹斑驳陆离,有些已难以辨识。

在1967年到1968年的武斗时期,沙坪坝一带是重庆“八一五”派的势力范围,该派战死人员就选定在这里埋葬。这里现存113座武斗战死者的墓碑,下面掩埋了大约404名武斗死难者(其中少数是意外事故死亡的“八一五”派成员)。死亡者年龄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60岁。席庆生的母亲能埋葬在这里,大概因为她是“八一五”的家属。

老席母亲的坟墓在墓群靠中央的地方,有一块不大的墓碑,上面刻着“母亲黄培英之墓”几个字,下面署着席庆生兄弟和妹妹五人的名字。老席说,原来的墓碑已经破蚀了,这个墓碑是上世纪90年代他们重新立的。

老席在母亲的墓碑前坐下,点燃一支烟,向我详细讲述他和母亲的故事。

“文革”中千万个家庭被政治撕裂的悲剧也在他家上演了:本来是汽车司机的父亲在工作单位参加了“八一五”派,还成了这一派在新华书店发行所的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3)


回复

2013-09-27

说真心话是起点

回复

2013-08-31

运动式的管理国家,不会长久。

回复

2013-08-07

“席庆生一下子从地上跃起来,扑到母亲身上,他拉开母亲的手,才看清楚子弹是从左边乳房部位射入,横穿整个胸腔,再从右胸穿出,鲜血喷泉般从弹孔处汩汩涌出来,不停地翻冒着血红的泡沫。少年紧紧抱住母亲,不停地叫“妈妈!妈妈”,摇动着她血肉模糊的身体,试图唤醒已经无知觉的母亲。” 看到此我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尽管我不是亲历者,我也禁不住要问:时至今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掩盖这段历史?

回复

2013-07-11

为了历史不再重复,让我们记住历史。

回复

2013-07-01

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人。。。。。。。。

2012-05-01

没有幽派,哪有wen革!幽派是人民公敌!

回复

2013-06-27

看着看着 眼角淌出泪水

回复

2012-05-08

。 漫步墓地,仿佛穿行在历史的隧道。 历史在这里驻足。 历史在这里沉思。 高低不平造型各异顺山势而建的数十座墓碑拔地而起,黑黝黝一片,俨然一座钢筋水泥森林! 有的高达十数米,重楼叠宇,气派不凡;有的翘角飞檐,匠心独运,匾额精湛,虽经寒暑更迭,风雨剥蚀,当年的遗迹乃历历在目。曾几何时,如火的场面X然归于沉寂冷清,成为一片悄无声息无人问津的死地,远看,就像欧洲中世纪的一座古城堡,极富浓郁的神秘色彩。 林立的墓碑下长眠着不死的魂灵。有几十人同葬一穴的,有一人数人殊途同归黄泉的,沧海桑田,历经40多个地府春秋,周围已长满人深的野草。森林蓊郁,遮天蔽日,即使白天也密不透风,光线晦暗,空气中浸濡着潮湿的泥土味和青草腐烂后的怪异味。虫鸣鸟叫,古堡幽灵,使人不觉倒抽冷气,毛骨悚然。 这里是当年上城一派群众组织的一块墓地,是掩埋本派战友及同观点群众的地方,是众多墓地中名气最大的一处。浏览其间,墓碑上镌刻着各种字体的字样: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

回复

2012-05-08

,月月岁岁,岁岁月月,它向人们昭示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像这样的历史悲剧,绝不允许它在中国大地上重演。 作为十年浩劫的牺牲品,长眠于荒冢的死魂灵,安息吧。冢地,无言的冢地,那个特定时代遗留下来的社会“活化石”,弥足珍贵,将成为“xx”史学家、社会学家们皇著述中为支持其论点成立的不可多得的注脚。

回复

2012-05-08

荒 冢 这是一个曾经声名显赫而今鲜为人知的地方。 这是一隅被遗忘的角落。 位于市郊一座风景秀丽的公园东南角湖畔那片荒冢,是一幅硕大的立体油画:凝重的色彩,粗犷的线条,恢宏的构建和深含的意蕴,使时光倒流,把人带回到30年前那刀光剑影风雨如馨的铁血日子,似乎感受到当年武斗场上弥漫的硝烟,呼啸的枪弹,以及海枯石烂和信誓旦旦。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民族和人类社会那段苦难的历史,令人没齿难忘。 漫步冢地,仿佛穿行在历史的隧道。 历史在这里驻足。 历史在这里沉思。

回复

2012-05-08

对黑暗、对罪恶的记忆, 墓碑是凝固的记忆。

回复

2012-05-03

还有两只老母鸡——这是他们家最贵重的财富

回复

2012-05-03

十五岁! 此般经历!

回复

2012-05-03

震惊,难以置信,可反思的有很多,但要找元凶,只有一人,相信没有异议。

回复

2012-05-03

就历史而言,欠下的总是要还的,永远正确?坏事不断,而且无数,找个败者做为鬼,自己反尔有攻,好在人民永远懦弱、或者弱智。

回复

2012-05-03

把不同的人放在相同的笼子里会做相同的事,关键是谁管笼子。

回复

2012-05-02

到底什么不是敏感词汇,说吧!

回复

2012-05-01

到底什么不是敏感词汇,请赐教!

回复

2012-05-01

没有幽派,哪有wen革!幽派是人民公敌!

回复

2012-05-01

恍若隔世,又好似如今。 没有制约的权力之指挥棒,以自己的利益为准,乱指一气。从文化到经济,只是“革命”的款式不同而已。

回复

2012-05-01

那个狂热年代下的狂热分子把精力用在了内斗上,而不是向外扩张,而不是日本和德国那样,不知道这是中国的悲剧呢抑或更是世界的幸运?所谓的武斗仅仅是一场场荒唐的真人版CS,以满足对普通人对英雄主义的意淫式想象。。。小人物的悲剧就是这样诞生的,被忽悠,被控制,被毒害,毫无意义的成了炮灰还期望着“永垂不朽”。 为什么在这片土地上一再发生这样的荒唐闹剧?谁能保证以后这种一群人的闹剧,整个民族的悲剧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