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改革:“关键看演员”

温州在全民借贷的畸形之路上越陷越深,最终在去年引爆信贷危机。危机催生了新的改革。3月底,国务院批准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无论对民间金融,还是中国经济来说,这都是一次不容错失的机会。

责任编辑:冯禹丁 冉孟顺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催生民营银行,对改善失衡的金融垄断体系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长空/东方IC/图)

编者按:二十年前,温州曾经是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后来却因为害怕风险裹足不前,改革停滞甚至倒退。此后,温州在全民借贷的畸形之路上越陷越深,最终在去年引爆信贷危机。

危机催生了新的改革。3月底,国务院批准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无论对民间金融,还是中国经济来说,这都是一次不容错失的机会—— “温州悖论”长久地困扰着中国经济:一边是有钱无处投,一边是有项目缺钱。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血脉通道,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至于如何改革,坊间关于“顶层设计”与“基层设计”的争辩尚未有结果。也许,中国的改革从来没有剧本,更值得期待的是演员的表现。

已过花甲的杨嘉兴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重拾旧业:1986年,他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

次年,大洋彼岸的《纽约时报》撰文点评:“在温州,中国国营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然而,此后十余年,现实却指向了相反的方向——民间金融创新却停滞不前。

1995年,在得知温州43家私营的城市信用社和金融服务社要被国有金融资本“收编”之际,安全经营了10年的杨嘉兴全身而退。自此,他一直密切关注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试图东山再起。

之后,中央出台了若干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包括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2010年的“新非公经济36条”,以及2008年的小额贷款公司放开,然而杨嘉兴却只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终于,2012年3月28日,他等来了这辈子最大或许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当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这也让杨重燃“民营银行家”的梦想。在4月13日温州当地的一个关于金融改革的公开论坛上,他忘情高呼,“我们这批人再次向金融机构进军的时间到了!”

第二条,破局的“试金石”

在国务院交给温州综合金融改革的十二项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条,那就是,能不能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

在3月28日这一天,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几天后,温家宝在福建调研时指出,打破金融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思想”。

“我这里坦率地讲,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为什么呢?就是少数几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温家宝在调研中说。

中国现有国有银行垄断的金融体系偏向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一直备受融资难的困扰,尤其这两年随着央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贷款变得更难。催生民营银行对改善整个垄断失衡的金融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本次温州金融改革被外界贴上了打破金融垄断的标签。

然而,备受期待的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试点两项内容,在《总体方案》中被淡化,这也令一些市场改革派人士有些失望。

尽管民营银行的提法被弱化,但《总体方案》还是发出了积极信号——政策层面肯定了民间资本可发起新型金融组织。

舆论普遍认为,在国务院交给温州综合金融改革的十二项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条,那就是,能不能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

温州本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把中国当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统称为“伪民营银行”——尽管民营资本占大股,但行长任免是由政府部门而不是股东决定。

社会各界简直是拿着放大镜、“字斟句酌”地在研究第二条的这两句话,即“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杨嘉兴的希望也就在这条。如果这条意味着民间资本,包括像杨这样的自然人,可以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不仅投资主体是民资,而且也是由民资自己而非国有的金融机构来管理,那么杨的梦想就有望实现。

“只要银行不参股,是大是小、什么名称都没有关系,哪怕再小搞个金融服务社都行。”杨嘉兴说。他只希望能有个国家承认的名分去做26年前他就已经在做的业务:做大银行不愿意做的个体户和小微企业贷款。

实施细则的出台和落实,也让杨嘉兴在内的温州民间金融人士翘首以待。尤其是第二条的实施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0)


回复

2012-04-24

奔着口袋里的银子不管不顾,迟早是要还的...

回复

2012-04-24

方向到底在哪里

回复

2012-04-22

经济体制。

回复

2012-04-22

昨晚看了CCTV财经什么温州金融改革的高峰论坛,就是文中所说的。看后坚定了我的判断,一群猪脑占据高峰在盲人说象;有清醒的人,一财经现场采访记者的发言,重点提示了金融改革目的在于扶持发展小微企业,认为金改可以放缓,可惜没有人理会,盲人们依旧说道着他们心中的大象。 小微企业融资难,怎么个难?是因为银行贷款门槛高,贷不到款;民间借贷利息高,还不起款。高利是足以咬死人,5%的利率,20个月利息就和本金一样多了,于是借款的企业无力偿还便只得跑路跳楼,放贷者也无力支付其吸储小放贷者的本息,于是也跟着跑路跳楼。这一切都有其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并分析其原因,只可惜高峰上的专家、学者、官员毫不理会,根本上还是无知,这种无知和无良也有因果关联。 民间借贷的阳光化,他们并不愿意的,不愿意放弃高利,只是想着低风险。因此,这一做法无法打破传统银行垄断的暴利,而只会更暴利;如此,之于小微企业的困境一样没解决,但投机者可以捞一把的。

回复

2012-04-22

相关的东西

回复

2012-04-22

可以看看。

回复

2012-04-21

改革进行时

回复

2012-04-21

伪民营银行!!!!!!

回复

2012-04-21

也许,中国的改革从来没有剧本,更值得期待的是演员的表现。【大头是发盒饭的人怎么发,吃盒饭的人怎么接,烧盒饭的人放了多少菜和油,花了多少火候】

回复

2012-04-21

故事是这样的,身为皇帝的你,突然说要取消帝制,让皇帝下台,你愿意嘛? 温州金融改革能给谁带来利益,四大银行?再者温州民间资本是很难正规化的,原因就在于民间融资,借贷者之间所达成协议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要比放在银行高。PS温州金融所存在的隐患巨大,运作与管理可以算得上一团糟。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回复

2012-04-20

针对温州金融乱象的这一次改革,我只能说它集中体现了国家政府和智囊们的无智、无能、无耻。 “温州会死的”...那么,有没有加害者?谁是加害者?我想这个加害者其实是温州自己,是无耻逐利和借改革为名的乱搞,是因为放纵而非节制过多。但这群决策的猪脑们可曾想到这样症结,而后试着去对症下药呢? 跑中南海以死要挟,温某人心软了,许其再胡搞一次,这或许是这次金融改革的由来。 原本在地下的民间高利贷想要合法的外衣,享受阳光的好,却要在法律之外谋取免税的特权,继续享用地下污秽的滋润。还许其试错,如果官员为升迁计,或许畏惧三分,之于某些人则大利可图,当然P民照旧要为无知埋单的。

回复

2012-04-20

温州又要做实验地了

回复

2012-04-20

我只想问一句:整顿现在的银行、金融秩序,比搞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还要难吗? 不觉得现在的银行比米铺开得还多吗!

回复

2012-04-20

拭目以待

回复

2012-04-20

我也觉得 有当年的董朝才和袁芳烈在 温州的发展还会上一个层次 真的真的不希望荣哥那温州做跳板 这样我们会永远记恨在心里的

回复

2012-04-20

文章的标题立意新颖,演员,呵呵,谁是演员,瘟神哥哥是不是一个好演员?!

回复

2012-04-20

现在的这些温州地方官已经没有十几年前的气魄了,只是把这里当做往上爬的跳板而已。荣哥,你敢学袁方烈么?

fun318
回复

fun318

2012-04-20

一等十年,很是佩服温州人的眼光和执着

回复

2012-04-20

值得思考

回复

2012-04-2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