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码】“说明”代替“宣传”是个进步

“洗脑”式宣传,对分辨力较强的成人而言,可能功效甚微,但对于像白纸一般的孩子,的确有效。从“宣传”到“说明”的转变,既是一种“正名”,也是一种姿态的转变,显得更加中正、温和、理性。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谢路明

“说明”一词更接近公共外交,显得更加 中正、温和、理性

前不久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说,“宣传”(propaganda)一词已经被用滥了,与其原初的本义相去甚远。“不管哪本字典,它都注上了,有点‘强词夺理’的意思,那么我觉得我们是善意地表达中国,所以我就改成了‘向世界说明中国’。”

宣,本义是公开说出、散布、疏导。在东汉末年,已见“宣”“传”二字合用,但不含褒贬,是个中性词。在西方,宣传的本义是“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但在英语propaganda的词根中,借植物栽种、接木而含有强行传播之意。现代意义上的“宣传”一词,源于162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创立的“信仰宣传圣会”(Congregation for Propaganding the Faith),当时该会就简称为Propaganda,其主要使命是传播宗教教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