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乡村!】清明不只是放假
在这片先人和爷爷生活多年的地方,已没有“闲适恬静”,也没有“祭神如神在”,遥远的故事和陌生的先人,未来还有几人记住?当村里的传统和信仰一起流失,清明节对于我们,难道只意味着放几天假?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森
又到清明,想起2011年也是这个时节回老家(江苏如皋九华镇小马桥村),遇上爷爷修坟(村里习俗,要先修坟才能在清明当天祭拜祖先),虽是春天,祖坟地却充满着冬日的衰败:枯萎的芦苇、灰白的杂树林,83岁的爷爷和他的老兄弟们,用枯瘦的手拔除坟头上枯萎的藤蔓和泛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听父亲讲,在以前,清明祭祖,也被称为清明会。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农耕时期,清明会是同宗同族聚会的最佳机会。每年的清明节,大家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祖坟所在地,祭祖、交流,当然还有一次大聚,可能还有一个重大的事项就是修家谱吧。所需费用从规划出来的一块“祖田”的收获中支取。我想,正因为有这样的“清明会”,才使我们的传统文明得以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