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科学研究在于探明问题的本质

科学研究是拨开事物表象,获得其本质的过程。什么是本质的研究?如何做本质的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积累和思考,阐释了自己对科学研究本质的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编者按:科学研究是拨开事物表象,获得其本质的过程。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积累和思考,围绕科学研究的本质,在本文中阐述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1.“这是问题的本质吗?”

我是在日本京都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从大四开始接触研究,导师是长尾真(Makoto Nagao)教授,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长尾先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在学术界很有影响。他后来成为京都大学校长,现在是日本国会图书馆馆长。长尾先生是我的启蒙导师,我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让我印象深的是他经常强调做本质研究的重要性。在研究例会上,我们向他介绍研究的进展,他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问题的本质吗?”当时,我对这一点理解并不很深。后来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越来越体会到它的重要,对问题本质的探索其实是做科学研究的精髓!

2.什么是本质的研究

真正的科学研究是探明问题本质的研究,其成果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得起实践检验;

(2)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3)简单明了;

(4)实用的(仅限于工学)。

因为如此,本质的研究才是有生命力的。

波普尔(Karl Popper)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他的“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理论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波普尔认为任何学说要成为科学理论,其必要条件是它必须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反例来验证其真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回复

2012-06-07

我想问一下,作者说的本质是一个好的理论吗?我印象中的本质更多充满感性色彩,是对现有理论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回复

2012-05-17

研究的三阶段:守、破、离。研究在于创新,但是上来就否定已有的理论、方法,多半会走弯路,因为你对已有的科研成果理解不够。应该采取的策略是: 1.守,先假设已有的理论、方法是正确的,谦虚地学习并掌握它们; 2.破,发现已有理论、方法的问题缺点; 3.离,建立自己的新理论、新方法,甚至是全新的理论、方法。

回复

2012-04-10

值得学习。

回复

2012-04-10

守!破!离!

回复

2012-04-10

看了后很有启发,值得推广

回复

2012-04-10

学习了。做研究的三阶段:守、破、离;波普尔的“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理论...

回复

2012-04-09

生活也须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回复

2012-04-08

fsdwei
回复

fsdwei

2012-04-07

爱因斯坦说:“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尽量把所有事情变得简单,以致不能更简单)。我们的政府好像正相反

回复

2012-04-06

大学不知道 我的高中老师们到时或多或少提及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中国的学生们,或者说知识分子们,虽然不会都像文中提及得那样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也都是有近似的理解的。毕竟本文讲的都是重要但基础的东西,任何一个学理工的人都应该认识得到。 但是你说的不错,这个“敢”字在中国真的是太缺乏了。

2012-04-06

敢猜想,敢反驳的恐怕中国大学没教出几个

回复

2012-04-06

好文

回复

2012-04-06

我觉得共 产 党远比上帝有意思。 至少在自然科学上,它的确比上帝来的更自然科学。

2012-04-05

呵呵,有天当我们飞离地球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会是上帝而不是共 产 党。自由和兴趣从来都是探索科学的动力。

回复

2012-04-06

敢猜想,敢反驳的恐怕中国大学没教出几个

回复

2012-04-06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回复

2012-04-06

他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问题的本质吗?”

回复

2012-04-05

回复

2012-04-05

呵呵,有天当我们飞离地球的时候,我们想到的会是上帝而不是共 产 党。自由和兴趣从来都是探索科学的动力。

回复

2012-04-05

值得学习

回复

2012-04-04

守、破、离三个阶段,说得好!

回复

2012-04-04

好文,值得深思。在学习和巩固中不断探索,并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能有所改变,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