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不能损害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专访《邓小平》作者傅高义

邓小平不是反对政治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题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演讲里说,中国需要政治改革。但是邓小平怕中国乱,所以他主张先有安定,在比较和谐的情况下,慢慢搞政治改革。

责任编辑:袁蕾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魏晨捷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第二次南巡的第一站湖北武汉,他在武昌火车站站台上与前来迎接的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等人谈了20 分钟,中心思想有两点:你们要多做少说;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 (侯根水/CFP/图)

邓小平不是反对政治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题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演讲里说,中国需要政治改革。但是邓小平怕中国乱,所以他主张先有安定,在比较和谐的情况下,慢慢搞政治改革。——傅高义

“我不同意说邓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他的贡献在于他成功控制了开放的进程。”2012年1月18日,傅高义在完成了900页的《邓小平》后,来到1963年他最初踏上的中国土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

2012年3月,傅高义花了10年时间写作的《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该奖授予最佳英语外国事务非虚构著作。关于中国事务的著作还有基辛格的《论中国》入围,但未能获奖。

2000年,70岁的傅高义从哈佛大学退休。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

退休那年夏天,傅高义希望能“做一些能有所贡献并能延续的事”。

傅高义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被认为有助于美国商界和政界对1980年代的“日本崛起”有所准备。在他看来,现在亚洲最大的问题是中国。

“写中国我觉得不需要像《日本第一》那样的书名,把中国专门列为第一号的标题,因为人们都了解中国非常重要。”傅高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认为研究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比研究邓小平更重要的了”。

“对中国的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人是邓小平。”傅高义说,深入分析邓小平的一生,可以揭示塑造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在写《邓小平》之前,傅高义出版过关于中国广东的两本书:《共产主义下的广州》和《先行一步》。对于广东和中国,傅高义有着自己的积累。比起前两本写中国的书,写作《邓小平》的难度显然更高。

2011年9月《邓小平》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获得热烈的评论。《纽约时报》评论说:“它已被誉为纪念碑式的邓小平传记,迄今为止对中国惊人但却崎岖的经济改革之路进行了最为全面的回顾。”华盛顿大学中国问题学者沈大伟说:“尽管其中许多信息未必是新的,但这是我们首次看到它们全都汇集在一本书中,并以学者的角度加以客观分析。”

书名翻译成《邓小平时代》的中文繁体版即将于2012年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81岁的傅高义在哈佛家中,用汉语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电话采访。

邓小平(右一)一家和刘伯承(左二)一家。两人一起抗战,一起 打国民党,配合紧密,“刘邓”成了一个固定的称呼。刘伯承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7)


回复

2012-08-26

资本论与其说是无产阶级的书,不如说是资本主义的书,它的重点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两大理论发现和理论基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批判的武器不能当成建设的工具。我们现在的“国家”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国家”。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为批判提供工具,所以重点寻找批判的依据,“客观”的支持。而建设更需要“主观”努力和能力,更多需要发挥主观的理性和工具。当我们仔细思考就会觉得,我们真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解错了。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都弄错了。——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回复

2012-08-26

国家几十年以来对农民实行统购统销和对工人极低工资制度将老百姓全部的剩余劳动价值已经收缴归中央。这笔巨额财富除了央企国企是社会公共积累以外,其他所谓支援亚非拉革命输出等糟蹋掉了,因此政府应该对这一部分老百姓的养老问题负全部责任是有根据的。现在政府要赖账是毫无道理的,应该负起责任。

shuyzy
回复

shuyzy

2012-04-06

这本著作注定在大陆无法读到吧?邓必须承认有其伟大之处,只是不可能完美地制定与执行所有政策。

回复

2012-04-06

笑了,我也是读者 。。。

2012-04-04

他是那么的勇于不接受读者的建议,懒得跟他解释,更不必跟他计较!

回复

2012-04-06

不改绝对是灾难!

lzrzwz
回复

lzrzwz

2012-04-05

唱赞歌的?

回复

2012-04-05

.....改与不改都只有一条路;死路!只是时间而已.

回复

2012-04-04

期待这本书的上市

回复

2012-04-04

思想建设岂是一日之功。面对当前问题政 改才是关键,但改 革会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也就很难推行下去。传统文化在文 革期间几乎毁坏殆尽,人性被颠覆,大师被灭绝,所以也造成今天之世态并非改革之过。想想民 国风云激荡却是大家辈出,悲哀啊悲哀!

2012-04-02

什么叫改革?可能我们至今还没搞清楚。如果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让人们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社会肯定会出现许多乱象。目前,腐败的问题已经到了很难解决的地步;如果再不正视,那后果真是难以想象。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法宝,可我们却偏要一切向钱看,而丢掉了这个法宝。思想建设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精神力量,是每个人的世界观。思想的改革效果应该远远大于经济的改革效果。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能是我们国家诚信于民的最有力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要改这改那,可能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在的政府享受在先,即便如此还满足不了欲望,致使腐败越演越烈,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说什么好呢。总之,我们希望国家要引导国民做人的基本道理,社会有了诚信,社会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回复

2012-04-04

他是那么的勇于不接受读者的建议,懒得跟他解释,更不必跟他计较!

2012-04-01

其实南周是有“您”和“你”的用法的,只是可能对参访的外国人使用上不够严谨,用“您”比较尊敬,当然,这不用太在意

回复

2012-04-03

政改太慢也有危险!

回复

2012-04-02

什么叫改革?可能我们至今还没搞清楚。如果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让人们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社会肯定会出现许多乱象。目前,腐败的问题已经到了很难解决的地步;如果再不正视,那后果真是难以想象。思想建设是我们党的法宝,可我们却偏要一切向钱看,而丢掉了这个法宝。思想建设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精神力量,是每个人的世界观。思想的改革效果应该远远大于经济的改革效果。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能是我们国家诚信于民的最有力的保障,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要改这改那,可能都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现在的政府享受在先,即便如此还满足不了欲望,致使腐败越演越烈,让我们这些老百姓说什么好呢。总之,我们希望国家要引导国民做人的基本道理,社会有了诚信,社会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回复

2012-04-02

。。。别对我称呼 “您”,一点不习惯,呵呵。对任何人第二人称称呼“你”,难道就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了:)

2012-03-31

谢谢您的及时回应!要知道这么一份报纸受众不仅仅是南方人,自我的要求当然要更高,如果只在南方发行也就算了!

回复

2012-04-02

慕容雪村:有一暴发户,在外四处撒钱,回家就另一面孔:骂娘、砸家具、站客厅撒尿。自己吃香喝辣,让父母节衣缩食,甚至殴打父母。一开party 就逼着父母躲进厨房,怕给他丢人。邻居说他两句,就会愤怒地反驳:这是我自己家的事,你管不着!……

回复

2012-04-02

中国人更应该研究邓小平,而不仅仅从外国人的角度了解。

回复

2012-04-02

Vogel到底只是搞历史的,容易犯过分关注个人因素的毛病。

回复

2012-04-02

最近才意识到报纸的重要性,不再一味自我筛选,深度广阔阅读更能提高提高视野!

回复

2012-04-02

写得还不错。对于邓公的评价,开创有余,守成不足。没能实现两条腿共同发展,是今天很多问题的根源。而后来者往往囿于自身资历不足。难以超越前人,使得两双手抓成了一手抓了。

回复

2012-04-01

作为本文的读者群体,大多理性更高些,这里不是容纳愤青的地方!

回复

2012-04-01

那你不觉这位洋先生也在说好话么 还是南周把他的坏话无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