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马友友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正是将横跨欧亚的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艺术、人文风景重新呈现,连接起不同文化的一个组合。
在舞台顶端投射下的几道蓝黄交错的光束中,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合奏团成员走上舞台。57岁的马友友仍带着孩童般天真的笑容,而他领衔的这个合奏团可能是世界上最混搭的音乐团体,成员来自二十多个不同国家。他们特征鲜明的面孔和服饰,让合奏团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识别度。
2000年7月,在马萨诸塞州西部的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上,马友友第一次将这些音乐家聚集在一起,创办了“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合奏团因此诞生。在融合了吉卜赛音乐、室内乐、祭典音乐和鲁特琴等元素的基础上,丝绸之路合奏团致力于保存各国文化遗产,并努力创造一种跨文化表演形式。
演出前,我听了一位在中国教打击乐的美国音乐家的介绍,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马友友知名度这么高,本可以与世界顶级的乐团合作演出,为什么要做丝绸之路?他表达了对马友友的敬佩之情。
只有真正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观众才能体会马友友的良苦用心。
蓝黄光束营造出古代文明的时空幻境,在这个幻境里,大漠中的驼队若隐若现,清冷的月与烧刀子的酒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每个人心里的西域。《丝路组曲》无疑是演出中最壮美的部分,它由4首曲目组成:《卡隆特》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亡灵摆渡者”,由西班牙作曲家、演奏家Cristina Pato用西班牙风笛演奏;2005年的《远山》是伊朗作曲家及弓型鲁特琴大师Kayhan Kalhor向丝路大平原游牧民族的致意之作;由中国琵琶演奏家吴蛮演奏的《蓝》则是中国传统歌曲《红、蓝、绿组曲》三部曲的一部分;尾声《暮内瓦》是西班牙传统地方舞曲的一种,以传统打击乐为基本节奏,多乐器合奏将乐曲推向高潮。
西班牙风笛、弓型鲁特琴、琵琶、尺八、笙以及塔布拉鼓,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乐器与大提琴、小提琴的合奏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音乐,让人分不清来自哪里,属于哪种文明。
马友友曾举过日本五弦琵琶的例子。琵琶上画有中国的山水画、波斯人的画像,背后还有两块红色的小石头,这种石头只有在非洲东部才能找到。这说明日本的五弦琵琶是由多个民族的文化组成的,这样一件乐器可能经历过多次旅行。
在演奏伊朗音乐家Kayhan Kalhor创作的《寂静之城》前,马友友将Kayhan Kalhor的弓型鲁特琴和自己的大提琴放在一起以显示两种乐器的差异。“他的琴与我们的二胡、马头琴是亲戚。”马友友说。
“丝绸之路”正是将横跨欧亚的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艺术、人文风景重新呈现,连接起不同文化的一个组合。
“我们用很多方式来演出,从孩子们的教室到音乐厅,从博物馆到露天公园和体育场。我们的成员有的阅读音乐,有的即兴表演,有的完全靠耳朵,有的作曲,有的使用其他媒介,比如电影、绘画、电子等等。我们尝试做成一个文化实验室,扩大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和包容力。”
每当一曲终了,马友友总会激情万丈地挥舞手臂抽走最后一个音,这个姿势有一种策马扬鞭的神韵,再加上乐团成员吴彤形容马友友“喝酒不嫌多,聊天不觉晚”,这些形象混合在一起,也许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马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