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铜像下的自由市场:被逼出来的朝鲜“市场经济”
“市场”这种原本非法的经济行为正在朝鲜悄然兴起、繁盛,每天去市场购买生活必需品已成为大部分朝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蝴蝶部队”到“统一市场”,朝鲜新兴的商人阶层正在跨越国界,将外部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带回本国。
责任编辑:张哲 曹筠武
在朝鲜依然坚固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系统之中,“市场”这种原本非法的经济行为正在悄然兴起、繁盛。
从“蝴蝶部队”到“统一市场”,朝鲜新兴的商人阶层正在跨越国界,将外部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带回本国,也将“市场经济”的意识深深植入这片土地。
少量朝鲜人会从中国带回iPad,但只有极少数精英人士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奢侈品”。图为在三八线非军事区(DMZ),一名朝鲜女子拿起摄影师的iPad 给自己拍照。 (Eric Lafforgue/图)
两米多高黑色砖砌的围墙,大片相连的铁皮棚顶,走进去是各种的摊位:大大小小的盆里装着各式海鲜,水泥墩上放着童装,挂在架子上的水管、五金,更多的地方则摆着烟酒粮油……人挤着人,熙熙攘攘,花半天都很难转完。
仿佛今天中国城乡接合部常见的农贸市场,但这其实是在朝鲜的首都平壤,大同江的东南侧,距离市中心万寿台大约10公里的一处所在。广场上,23米高的金日成铜像遥遥俯瞰着平壤最大的合法“自由市场”——“统一市场”。
“中国有的商品,里面全有。”平壤市民金丰飞(化名)说。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平壤每个区都有一两个类似的市场,面积(比“统一市场”)要小一些,通常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来自韩国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政治学者俞忠植透露,像这样的市场,在全朝鲜已经超过300个。
从泡菜到商品房皆可购买
即便在没有车辆的道路上,平壤的女交警也会做出最标准的姿势,来指挥“看不见的车辆”。对于朝鲜官方来说,自由市场虽然“隐匿无形”,却不能放松管控。(Eric Lafforgue/图)
表面上,朝鲜依然保持着前苏联式的国家配给体系,一如数十年前的中国。但近二十多年来,普通朝鲜人常常拿着粮本赶到国家供销商店也难领到充足的口粮,拿着布票也买不到袜子。
一切可以依靠国家分发配给,不必花大价钱进行商品买卖的时代早已结束了。今天,每天去市场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已成为大部分朝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则是由供需决定。
经常在平壤与丹东往来的贸易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过去那些市场只是一些摊位,近两年市场普遍升级,装上了铁皮的屋顶。“虽然一般一个摊位不到1米大小,摊位上也见不到类似‘金记泡菜’、‘朴记打糕’这样的招牌,只是把货物摆放在水泥台子上。有的则连摊位都没有,只是地摊”,但屋顶之下,各种商品齐全,而且分区域经营。
卖货的是一水的女性。朝鲜政府曾规定只有40岁以上的妇女可以摆摊做买卖,但摊主们早已经突破了年龄限制。在市场里,她们多数穿着便装,而并非国家商场里,外国友人参观时看到的那种统一的蓝色民族服装。
摊主一般会在摊位上立个价签,很多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