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会内议国是,会外求支持——两会的“会外会”

“领导在紧张的全国两会期间,会场内聚精会神听报告、议国是;会场外紧锣密鼓寻动力、求支持。”类似的表述,经常出现在各省市县的党报上。一系列会外之会的关键词大同小异:政策、资金或项目。在地方领导心目中,这些会外会的重要性,丝毫不比两会差。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两会期间,北京路面交通管制。许多代表委员奔走于会场内外,一方面讨论国事,另一方面在会外四处拜访,进行公关联谊,协商项目、政策。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编者按:本届全国人大和政协的最后一次两会落幕。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会里会外,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代表委员们的活动,以及这场盛会方方面面的影响。

代表团来自祖国各地,不同的代表团怎么开会,少数民族代表们何时会换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请见《重庆代表团纪事》以及《表感谢,提要求——西藏代表团的两会时间》。

两会期间,京城冠盖云集,数千名代表委员济济一堂,政商资源汇聚。许多官员和企业家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会场外,仍身兼重要的任务。《两会的“会外会”》告诉您,哪些地方领导在开会之余四处奔走拜会,以及他们为何如此。

两会不仅是数千名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它的顺利进行,还有赖于北京的许多部门和个人,在会场之外的付出。您或许知道,通讯、交通等部门为两会的全力投入,但您是否了解,邮政局、气象局,甚至国家图书馆,都承担了两会保障的重要工作,它们为两会做了什么?让《两会保障,多少部门在付出》告诉您。

“领导在紧张的全国两会期间,会场内聚精会神听报告、议国是;会场外紧锣密鼓寻动力、求支持。”类似的表述,经常出现在各省市县的党报上。

江西省宜春市市长蒋斌不是全国人大代表,也不是全国政协委员,不过两会期间,他也来北京开会了。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当晚,蒋斌以宜春市政府的名义,举办了一场恳谈会。

当晚的宴会菜品不多,最好的是红烧鱼。白酒不多,但红酒和牛奶管够。每个参会者的礼品袋里,除了辣椒酱等家乡特产,还有一份市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手册。蒋斌和市发改委官员挨桌敬酒。

作为中部省份的内陆城市,宜春的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这个城市曾经为了打响品牌,甚至喊出过“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8)


回复

2012-07-24

当官好呀。当大官更更更更好呀。

回复

2012-07-16

公关行政与资源配置有效性之间的冲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资源分配很大程度上不是根据国情,而是根据“谁说了算”

回复

2012-05-14

这确实是中国特色,国外游说团体都是企业,中国却是地方政府,市场经济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显而易见。

回复

2012-04-24

“中国特色”!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政治体制下,才有这样的“奇观”。没有健全的、纳入法制的财政预算,那就只有靠“关系”和人情“跑部钱进”了。一年一度在我们首都上演的这一幕幕闹剧、丑剧真让我感到耻辱。

回复

2012-03-27

有空再看看高三语文书吧、

2012-03-18

标题写错了吧?国是乎?国事乎?

回复

2012-03-25

这位兄台角度挺独特啊!

lwtz

2012-03-17

那岂不是说,两会期间分明是公款消费的最佳时期

回复

2012-03-25

标题是两会的会外会,没错吧,就是告诉我们官员代表们去开会还不止我们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那些内容,还有这些原生态。

2012-03-18

我昏,标题?是我错了?是我进错网了?

回复

2012-03-25

我倒觉得他写的很真实。就是告诉我们,两会在电视报纸上总是严肃堂皇,而会外却又有另一番景象。至于怎样看待这些景象,就见仁见智了。

2012-03-17

看不懂,写的真不像新闻,倒像八卦汇总

回复

2012-03-25

你想怎么改呢?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人情往来这种东西。这就是人性,多大官都一样。想想你自己的人际交往就知道

2012-03-18

各级政府领导为了地方的经济利益,为了自己政绩,不惜屈身去拜码头,真够辛苦。 但草民想弱弱的问声: 谁能保证地方政府与部委之间没有利益交换? 谁能保证地方政府与央企之间没有权钱交易? 为什么这样的财政分配体制就不能改改?谁不让改?

回复

2012-03-25

这些是小意思,一份报告几千上万字出来我们行外人看好久,他们瞄几眼就知道关键说了些什么。而且,啦到项目才是王道。

2012-03-18

我就很奇怪,这些代表和政协委员整天会场内外跑来跑去的,哪有很足够的时间去审议议案或者工作报告,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恐怕度没时间看呢~

回复

2012-03-18

不懂诶

回复

2012-03-18

各级政府领导为了地方的经济利益,为了自己政绩,不惜屈身去拜码头,真够辛苦。 但草民想弱弱的问声: 谁能保证地方政府与部委之间没有利益交换? 谁能保证地方政府与央企之间没有权钱交易? 为什么这样的财政分配体制就不能改改?谁不让改?

回复

2012-03-18

“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中,有庄重、严肃的风格色彩。“国事”指国家大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

2012-03-18

标题写错了吧?国是乎?国事乎?

回复

2012-03-18

我就很奇怪,这些代表和政协委员整天会场内外跑来跑去的,哪有很足够的时间去审议议案或者工作报告,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恐怕度没时间看呢~

回复

2012-03-18

我昏,标题?是我错了?是我进错网了?

回复

2012-03-18

标题写错了吧?国是乎?国事乎?

回复

2012-03-17

看不懂,写的真不像新闻,倒像八卦汇总

lwtz
回复

lwtz

2012-03-17

那岂不是说,两会期间分明是公款消费的最佳时期

回复

2012-03-17

受教了……

回复

2012-03-17

都不容易,省市级干部像在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