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行日记(12)

和上海的几位哲学教师座谈。我们的问题:林彪,他能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吗?今天的习俗中有无孔夫子的残留呢?是那位男孩子模样的哲学家在回答我们。林彪:表面上的左派,本质上的右派。

和上海的几位哲学教师座谈

上午9点。旅馆的小会客厅。回答我们昨天提交的问题。五个人都很年轻,其中一位是女性。都是复旦大学的教师。

1.楚天阳:政治科学

2.金……?:哲学

3.一位女士:哲学

4.方苏泽:历史

5.英皮山:汉语。【以上姓名皆为音译。——译者注

1)在孔夫子问题上的对立。两种对立学说:法家/儒家。【儒家看重建立在道德、等级和礼仪基础上的权利,而法家主张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治理。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奠基者、具有法家思想和神秘色彩的秦始皇统治的开始。】历史学家为人所知的关键词说明了问题:孔夫子:奴隶主义≠法家:上升的地主阶级。(边白注释:公元前221年。)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译者:怀宇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人拿来了我们定做的上衣。我兴致勃勃地离开了。试衣服。返回。人们在谈论人世。]

[在我们提前向他们提出问题的情况下,他们到头来会讲上一堂课。]

[最初,当代表团进来时,那是对身体的67“第一次”发现,难道这其中就没有什么东西属于某种萨德【萨德(Donatien Alphonse Fran ois,Marquisde Sade,1740—1814),法国情色小说作家。——译者注】式的伙伴关系吗?这个人使我高兴,那个人却不能,等等。]

讲课内容很明确,从历史上引经据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课。

[今天上午,为了作记录,我始终一动不动。]

[我们是在旅馆的“延伸”之处,这里有一个房间,两个客厅,可以看到港口。在其他时间里,这真是居住的天堂——下面的码头上有挖泥船……]

10点07分。关于法家的历史课还在继续。

[可以很好地分析茶的系统:耗时很长,桌子,台布,杯子放在柳条编的托盘中,大热水壶。时不时地向杯子里倒热水。有点儿乏味。但是,先是在桌子上,随后是在行为之中,有一种仪式、一种表演在把言语变为一种间接活动。]

[好像这种历史是曲线的:在当前(假设的)的危机中,这种历史借助于其人物、场景、力量、斗争、甚至情节,是象征性的、更高级的、超验的外在形象:为恢复过去而斗争。]

2)我们的问题:林彪,他能与孔夫子相提并论吗?今天的习俗中有无孔夫子的残留呢?

[今天早晨,那位亲切的向导对我说,可以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以便最终弄明白。]

是那位男孩子模样的哲学家(很性感)在回答我们。

林彪:表面上的左派,本质上的右派。

[我们要了咖啡。真是大胆,真是快活。]

关于各种自由:自由市场,利益,生产队中的工作规范(≠今天),土地的出售,放高利贷,私营企业的管理。

刘少奇所要做的这一切,林彪都接了过来。

他竭尽全力复辟资本主义。

——可是,林彪与刘少奇斗争过呀?

——他表面上掩盖得很好,但继续执行刘少奇的路线。在“571工程”中,他说过他想为所有的敌人翻案(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右派),在政治上解放他们。而在国际方面:修正主义的帝国主义。

林彪与“克己复礼”、“中庸”。

孔夫子的这些训词:实际上,它们是复辟奴隶制的政治原则。

中庸:奴隶制系统的道德价值。孔子反对社会进步。他拒绝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然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斗争,然后又出现新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的教导)。林彪:形而上学的态度。

——那么,儒家的魅力是什么呢?——它曾经是革命的学说。69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残留,例如在知识分子那里:蔑视工人和农民(我们没有听明白这个问题:属于人种社会学方面的不理解),“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拒绝知识分子融入群众的观念。孔子的另一个训词:应该让人民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去做事。【这应该是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法语释义。——译者注。】同前。林彪说:老百姓只想着油、茶、黄豆、醋、盐,也就是说,家庭事务。“批林批孔”运动:提高人民大众的政治水平。林彪妄图建立林家的法西斯王朝。

[通常是,回答都远离所提问题,随后才逐渐有所明确。]

林彪:出身于地主和商人家庭,是资产阶级。

——周恩来在运动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他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领导是团结的。

[似乎应该重新采用以下记录:这些长篇讲话的设计、俗套(砖块)、比较、曲线、修辞格等,以便研究这些讲课的修辞学。]

——儒家与妇女呢?[那位女士回答,她面庞圆圆的,说话温和而低声。]孔夫子:重男轻女。在人民大众中的残留:蔑视妇女,认为妇女是无能的。今天,妇女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解放,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政治和学业上,妇女与男人完全平等。党对这位说话的女教师非常信任。

——对孔子的这种批判工作,是否也将对其他中国哲学学派进行呢?

——这是必然的,但是现在,主要集中在对于儒家的批判,因为它长期以来主导着中国封建社会。70其他学派呢?法家呢?法家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也同样是反动的,因此也需要批判。对于道家学说,也是一样,尽管不如儒家那么强势。应该批判过去的所有学派。

——在过去的学派当中,那些唯物论的先驱者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哲学。不管怎样,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必要的。

王充(汉代)。【王充(27—约97)在他的“批评文集”(《论衡》)中批判了孔子。这是一位在运动中被用来批判孔子的作者。第二位哲学家大概是韩非子(死于233年),这位理论家综合了法家的思想(安娜·陈《中国思想史》,Histoire de lapensée chinoise,Seuil出版社,1997)。这两位哲学家都曾在克里斯蒂娃的访谈录《中国女人》(Des Chinoises,1974,Paris,Pauvert,2001,P 268et275)中被引用。

王韩子【(Wang HanTseu)根据原书注释64和书后“附件二”中提供的信息,此处可能是作者的笔误,似应为韩非子。——译者注。】有某些辩证成分,曾与神意作斗争。

——道家当中有无积极的东西呢?——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思想:道(先于天与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客观唯心主义。但是儒家与道家有斗争:这是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不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斗争。

3)关于教育。

哲学?文学?

——哲学课: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和欧洲哲学史。批判当代资产阶级学派*【批判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康德),马赫主义(Machisme)(实际上:是列宁的机械说)。】【这里影射的是列宁以唯物主义对于新康德派“马赫主义者们”唯心主义立场的批判,他们都是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的弟子——特别是俄罗斯弟子,而马赫与里夏德·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一起创立了经验主义。】政治经济学。工人运动史。逻辑学。外语。

逻辑学?——不教逻辑史。讲授形式(公式)逻辑。

语言学:汉语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写作规则:是“好好地写”吗?

——是的。“好好地写”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前,教母语,但脱离群众。“文化大革命”以来,进行改革:把所教母语与大学生的社会调查结合起来→总结,调查报告。我们让大学生参与文字的改革。当前,是简化汉字,学习拼音。

知识分子说话与大众说话不同。因此,毛主席建议知识分子接近大众的生动语言。

毛主席关于党内八股文的文章。知识分子常常使用书面语言来表达,由此产生了距离。应该从思维方式上来缩短这种距离。

普通理论语言学呢?

[在外面,天气灰蒙蒙的。]

[小个子语言学家胖乎乎的,或者说,他是圆乎乎的,说话很温和。]

语言学:(1)学习群众的生动语言;(2)学习古典语言,吸收其好的和有生命的成分;(3)学习外语中好的成分,创造可用的词句。这几点需要研究。在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词语与语法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知识分子应该学习的,是借助语言来分享大众的感情。通常,知识分子的语言枯燥乏味、空洞,因此,要借助语言来学习感情。

4)最后是那位一直没有说话的人:他谈到了政治科学、中国革命史课程等。

这是所有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他讲授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史。

每种课型:都是很专业的。是权威课程吗?不是,现在进行批评讨论。——检测每个人的知识吗?是某种连续的检查(?)。如果大学生有错误,老师应该与其讨论,并给予学生以帮助。考试:并非全部排除考试,形式多样,这要看是什么课型。外语与数学,要考试。开卷考试。对于某些课程,要计分(闭卷考试)。

强调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2点30分结束。

我想到:有人向我们解释说看图书馆、实验室“没意思”,说“不是为此才来中国的”,其实就是不想让我们了解大学!

[中国服装的特征,而且根据中国人的身体:上衣短,裤子也短。]

13点45分。离开旅馆去火车站。

应该从主要事实开始(现象学):服装上的绝对一致,对于动荡的社会的解读。一致性却不是一致主义。

火车站。我们是从一个特殊入口进站的,那里没有人。在玻璃窗外,有一大群人。我们一直被那五个人陪同着。最后一节车厢,几乎是空的。干净,舒适。每节车厢的车窗旁都有一盆花。中间是过道。白色的座套。除了车厢尽头有两三位军人,我们几乎是唯一的乘客。

14点12分,在开往南京的火车上。

天色灰暗,有点冷,要下雨。

进入车厢:没完没了的混合着氯化物的潮湿气味。

小小的桌子。梳着辫子和戴着袖章的女孩端上了茶。外面,坦荡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可以说就像是在法国。房屋。小麦。

旅行的真实感受:中国并不是令人不舒服的(≠日本)。

车窗的玻璃上,有了雨点,随后是大雨。

车速很慢。始终有许多油菜田,房屋,劳动的身影。

所有这些记录,大概都将证明我的写作在这个国家是失败的(与日本相比)。实际上,我找不到任何东西可记、可列举、可划分。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下雨。火车停下来好长时间,我们的车厢停在了一个公共厕所对面。外面,收音机,京剧《智取威虎山》【这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允许公开演出和传播的八部样板戏中的一部。】选段。

在整个旅途之中,车厢内的收音机播放着节目:女性的尖嗓音,音乐(很美的旋律)和大概是政治方面的话语。

16点05分,在雨雾中过第一道山。

缓慢和无休止地穿过田野。

菜畦很近,甚至就紧挨着铁路。

景致单调。天色灰暗,雨丝不断,心情不悦。

18点30分,夜色降临了。我在阅读《布瓦尔与佩居榭》【《布瓦尔与佩居榭》(Bouvardet Pécuchet),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译者注。】索莱尔斯和向导赵先生在下中国象棋。我在看了演示之后立刻就放弃了。

20点,到达南京。天气冷飕飕的。

旅行社的两个人微笑着走上前来,表示欢迎。乘小面包车到达旅馆,穿过长长的两边栽满法国梧桐树的大街。这一切都很具有法国风情。

旅馆很宜人、舒适。

理性,无任何异域感觉,无任何不舒适。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是在亚洲。

很像是荷兰的农村:沟渠,方形田畴,一直有身影在劳作。

在房间里,总是有梳子、牙刷、肥皂、拖鞋、水,而这里还有糖(是为了第二天早晨喝茶用的)。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