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小宪法”上会:亮点有多亮

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2011年8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后对外公布并征求意见,引国内外注目。最新的草案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第二条。对外界反应热烈的两个问题,立法机关略作了缓和的处理。

责任编辑:李梁 史哲 苏永通 曹筠武 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进步有多大

离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只有6天,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还没看到草案,她吃不准“应该全国人大发,还是得自己去拿”。另一位代表迟夙生手里的草案是一位记者给的。

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2011年8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后对外公布并征求意见,引国内外注目;12月二次审议后的新版本没有公布。

南方周末记者从参与立法的学者处获悉草案的最新改动,对方反复提醒要保密,而且可能还有改动。

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会见当事人,但实施情况不佳,秦希燕律师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在刑诉法中增设律师在场权,即讯问被告人时,应有律师在场。 (俞方平/CFP/图)

最新的草案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第二条。

对外界反应热烈的两个问题,立法机关略作了缓和的处理。

对于律师伪证罪,二审稿中规定,由异地公安机关侦办,最新一稿又加了一句,“要及时通知律师所在的律所和当地律协。”

另一条最新规定是,逮捕以后除无法通知的,一律要通知家属。对拘留以后有碍侦查不通知家属的情况也做了限制。官方文件上说,“这在诉讼制度上,迈的步子是比较大的。”

在官方看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意义很重大”,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也是“迈了一大步&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