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政协委员这五年:“很多问题明知道难,但还是得说”
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也将是本届2237名政协委员最后一次集体亮相。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其中几位政协委员,请他们说说这五年来,他们眼中政协的变与不变。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跑过两会的记者都知道,每年两会,政协会议往往有着不同于人大的吸引力,由于相对超脱的身份,政协委员中,敢言的人着实不少。
2012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这也将是本届2237名政协委员最后一次集体亮相。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其中几位政协委员,请他们回望几年来履行职责过程中,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以及这五年来,他们眼中政协的变与不变。
“政协委员掌握很大的话语权”
2008年3月4日政协会议民革小组的讨论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语气相当铿锵有力:“任何改革都不能一蹴而就,阳光财政的建设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一万年太久’,必须‘只争朝夕’。我盼得头发已白了!”
敢言的老人名叫蒋洪,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一直在研究如何管住政府的“钱袋子”。
政协委员们的大胆敢言,已经成为每年两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位政协委员表示,因为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全国人民都在看,即便得罪人也得说。
2010年两会上,蒋洪又多次表示对国有银行拿出5个亿的利润给一百多名高管分红的不满。他还连续三年递交呼吁财政公开透明的提案,年年都给财政预算报告投反对票。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也是公认的两会“炮手”之一。他因为自己的仗义敢言,甚至挨了不少“骂”。有一年,他的提案是《遏制党政干部的文凭腐败》,建议教育部和中组部,严格限制党政干部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这件事震动很大,有人甚至向清华党委统战部反映说,蔡继明的提案是冲着在清华大学混学位的党政官员来的。
后来,他又提议取消“五一黄金周”,结果真取消了。没料到网上骂声如潮,他还因此跟百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