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其实这样想:港陆两地 看法有异

港陆两地看法有异:香港给内地人的印象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经济病人。但香港人认为,他们为内地贡献良多。事实是时至今日,香港仍是内地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地。

责任编辑:曹筠武 实习生 谢雪 沈忱

内地农副产品输送 香港依赖么?

内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没有内地农副产品等输送,香港人的生活会大受影响。但香港人却认为,其实他们能养活自己。

例如购买东江水,一直是香港和广东的一项互利项目。但随着1990年代香港工业北移,全城用水量显著下降,香港已大可自足。1998年至2003年期间,香港共计把价值约30亿港元的剩余用水排入大海,港媒大呼“倒钱下海”。

而另一个被内地淡化的信息是,香港食用米60%至90%来自泰国,而大量蔬菜入港带来的副作用之一是加速了香港农业的衰退。

内地“经济救港” 香港人怎么看?

内地普遍认为自由行是SARS后“经济救港”的一大举措。而香港传媒却认为开启自由行的重要动因是中央政府为舒缓市民对当时港府施政失误的不满,用经济力量挽回民心。

“香港本来就向全球开放,现在内地向香港开放只不过是把本来不正常的关系回复平衡。&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3)


回复

2013-05-31

社会都这样,儿子可以不管母亲,母亲却不会不管儿子的

回复

2013-05-31

大陆只是有些东西不愿提罢了,香港投资,其实炒房等恶习也是当时港商带来,至于香港认知,这本身就已带有自身出发点,不足多评,就像民粹化已经把矛盾方向定好,解释是无用的,但香港的边缘化确实可能会非常危险,因为香港失去了很多真正的优势

回复

2013-05-30

那就别往香港供水供电了,大亚湾的核电广东用不了那就往上海北京送吧,现在电价也都挺贵的,何必出力不讨好呢。还有自由行也停了吧,去香港都是名声带动的,其实不买东西也没什么,内地也都能买,做个地铁说普通话被各种白眼,不去也罢

回复

2012-12-24

在职能机构的主动作为和人文社会建设这些好的方面,希望香港能够影响到甚至能带动内地,取其长处补我们的短处,不要一味的只说“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什么都没为我做反而还添麻烦”,双方的这种差异就是因为典型的“家长观念”和“自主平等观念”的抵抗导致的

回复

2012-12-17

都是中国人,同胞,一家人!!不必多说其它影响两岸感情!!!!!!

回复

2012-11-17

此文有助于打破大陆人们的"宏大叙事"

回复

2012-11-17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MOSSI
回复

MOSSI

2012-04-19

多点宽容,少点指责,本来就是一家人的事情,在不违背一个中国的大原则下,一切都好谈,而且也不必去互相同化。

2012-02-24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港人和内地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是有差别,根据中国“合而不同”的思想,这些都是可以调和的。更何况香港大陆是一家,五十几年前周恩来都可以用“求同存异”来打动意思形态完全相反的人们,为何我们不能尊重对方的习惯、生活方式?我相信,能。

回复

2012-03-21

看完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自作多情啦...

回复

2012-02-29

学经济学者雷鼎鸣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入境游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约3%,解决就业约7万人,但一般属于低技术劳工就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有限。而普通市民对内地客涌入所带来的不便却诸多怨言。

回复

2012-02-25

一家人的事情,慢慢来,不要急。

回复

2012-02-25

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回复

2012-02-25

香港人怕的是大陆的贪腐风气和道德沦落(类似小悦悦事件)正在侵蚀全世界廉洁排名前三位的香港。

回复

2012-02-25

由于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内地与香港在各方面存在差异实则在所难免!但本为同根生,不应该制造各种负面氛围影响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应该携手奋进,再创我中华民族的辉煌!

回复

2012-02-24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港人和内地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是有差别,根据中国“合而不同”的思想,这些都是可以调和的。更何况香港大陆是一家,五十几年前周恩来都可以用“求同存异”来打动意思形态完全相反的人们,为何我们不能尊重对方的习惯、生活方式?我相信,能。

回复

2012-02-24

切断香港水电等能源供应如何?

回复

2012-02-24

兄弟姐妹之间的吵吵闹闹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及时沟通,化解误会。话说三十里就不同风俗,有不同看法一点都不希奇。 我们大陆人是深深爱着香港同胞,我相信,大多数香港人民也深深爱着大陆同胞,所以,用理智说话,不要再彼此伤害了!

回复

2012-02-24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995年国庆文艺晚会上,内地表演方为港人展示了国粹“儿童杂技”,却引起了惊慌。香港观众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受到如此严格的训练,太可怜了。他们非但没有为这种国粹感到骄傲,甚至觉得在“虐童”。

回复

2012-02-24

两地冲突本来就是必然的

回复

2012-02-24

不太熟悉哪方面的事项,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