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远见】为何没有直接证据的谋杀案也能定谳?

如果凶手杀了人,既没有被抓现行,也没有在现场留下DNA痕迹,既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罪案发生时的视频记录,一句话,完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那么根据“疑罪从无”的刑事诉讼规则,是不是法律就拿被高度怀疑和指证为凶手的人没有办法了呢?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张彬

如果凶手杀了人,既没有被抓现行,也没有在现场留下DNA痕迹,既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罪案发生时的视频记录,一句话,完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那么根据“疑罪从无”的刑事诉讼规则,是不是法律就拿被高度怀疑和指证为凶手的人没有办法了呢?

以一个著名的刑事案件说明之。2003至2004年,整个美国都在关注一桩谋杀案。案情本身并不复杂,死者拉希·彼得森,生前是加州莫德斯托市一名27岁的少妇,生活美满,并且已经有了七八个月的身孕。但2002年圣诞前夜,她丈夫斯科特出海钓鱼归来,发现她不见了。拉希是生活规律的家庭主妇,又临盆在即,不太可能莫名出走。

当地警方很重视,组织了大量警力进行地毯式搜索,但好多天都一无所获。直到2003年4月,才有人在几十公里外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具腐烂的胎儿尸体及一具被砍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回复

2012-07-20

米国X法第五修正案有规定:公民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证其罪。作为该修正案的引申,诞生了米兰达告诫,也就是“你有权保持沉默balabala”。事实上,别说刑讯逼供了,如果警方在刑侦过程中如果有任何取证不当,那取得的证言和证词都是会直接被陪审团忽略的,米国法律是偏向罪犯的。因此如果根据间接证据链能定罪,那一定是这些间接证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联系。(我说米国,天朝嘛,呵呵。。。)

2012-02-17

原文理解:20个指向凶手杀人的证据链指向凶手杀人的概率可达98.8%。 想问作者,您想证明或者说明的是什么?20个间接证物或证词就可以指认一个人是杀人犯?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如果你想说“从科学的角度……98.8〉89.3,那么剩下的1.2呢?如此说来,刑讯逼供能造成多少冤案错案? 您的这篇文章用来解释法律真的离"严谨"有些远!

回复

2012-07-20

米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有规定:公民不得被强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证其罪。作为该修正案的引申,诞生了米兰达告诫,也就是“你有权保持沉默balabala”。事实上,别说刑讯逼供了,如果警方在刑侦过程中如果有任何取证不当,那取得的证言和证词都是会直接被陪审团忽略的,米国法律是偏向罪犯的。因此如果根据间接证据链能定罪,那一定是这些间接证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联系。(我说米国,天朝嘛,呵呵。。。)

2012-02-17

原文理解:20个指向凶手杀人的证据链指向凶手杀人的概率可达98.8%。 想问作者,您想证明或者说明的是什么?20个间接证物或证词就可以指认一个人是杀人犯?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如果你想说“从科学的角度……98.8〉89.3,那么剩下的1.2呢?如此说来,刑讯逼供能造成多少冤案错案? 您的这篇文章用来解释法律真的离"严谨"有些远!

回复

2012-07-20

每个事件能有20%概率说明是有罪的,那就说有80%概率是无罪的,于是最终无罪的概率是10.7%,那么有罪概率就是89.3%了,20件以此类推。要注意到,当且仅当在这10件中都无罪,被告才无罪,而不是当10件中任何一件无罪就表示无罪,所以结果是1-(1-20%)^10,而不是20%^10

2012-02-20

10个指向凶手杀人概率只有20%的独立事件,其构成的证据链指向凶手杀人的概率达89.3%。20个呢?可达98.8%! 这个是怎么算的?

回复

2012-03-19

mark

回复

2012-02-27

right

回复

2012-02-26

支持!南方周末怎么尽出这种人才???

2012-02-19

该评论已删除

回复

2012-02-22

有意思。

回复

2012-02-22

(逼问不等于逼供吧 还有那个 看细节 就知道是否说谎的 不是挺牛逼的嘛 怎么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我 听说有这么个说法:没法律规定的 便不能量刑 便只能留与道德制裁 (我怎么总觉得这是一种极端的思维 或者极端地说: 我法律无能----为力 你道德看着办吧 ) 法治 德治相结合 才是咱们的和谐啊 因为 法律随着时代的变迁 就不可能至善 但道德不一样啊 道德代表一个纪元 人性的美 不能绝对的说所有的道德都是美 比如三从四德 但那些道德绝不是丑 因为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幅度 我想这也许那句天地自有公道在的一种唯心的解释吧 至于法律就不一样啦 黑的他能说成白的 明明一条白鹿他却能给你说成黑马(汗一个) 触犯有明文法律的 我们量刑前 总会考虑动机 其实就是 法德结合的一种表现 当国外上面 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 而 向最深层的道德回归时 我们国内还在活跃着笑侃着 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 哼哼 真..... 真纠结

回复

2012-02-22

只想说一句,如果间接证据不是能够100%确定的话,按照疑点利益归于原告,就不能裁定原告有罪

回复

2012-02-21

支持

2012-02-19

该评论已删除

回复

2012-02-21

为了明天吧

回复

2012-02-21

法律上的事实小于事实上的事实

回复

2012-02-20

10个指向凶手杀人概率只有20%的独立事件,其构成的证据链指向凶手杀人的概率达89.3%。20个呢?可达98.8%! 这个是怎么算的?

回复

2012-02-20

这些间接证据首先要足以成立和采信,对于间接证据指向的事实,犯罪嫌疑人又无法合理地释疑,加上有证据表明犯罪嫌疑人存在撒谎的意图和行为,那么,这种推定还是让人信服的。当然,这些证据本身尚不足以还原事实真相,令人遗憾,最后判决的取舍之间显示法治理念的差异。

回复

2012-02-20

说到底这是个人的社会,事实的存在不只因证据的确凿与否而存在。事实就是事实!

回复

2012-02-20

讲了一串数据看起来有点晕,

回复

2012-02-19

呵呵,请宋珏先生出来聊聊就可以。我并不在意这个帖子,不过,您总要跟我说声谢谢是吧?

回复

2012-02-19

概率用到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效。 两个不同组织的恐怖分子乘坐同一架飞机的概率显然要比每人单独乘坐概率低得多,因此: 以后绑着炸弹坐飞机是比较安全的? 讲证据?辛普森案怎么算,因为没有他杀妻的录像才把他释放了?

回复

2012-02-19

哈,把方舟子支持者说的间接证据链的观点都单独成文发出了。思路是相同的,有些话就是相同的

回复

2012-02-19

这种概率的数据怎么来的呢,我们的大法官是否都懂,不知道是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