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对赌水质——中国首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破题

尽管浙皖依旧对补偿的考核标准争议不断,尽管新安江水质对赌协议具体金额尚未达成一致,但此举却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治理湖库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实习生 赵振江 张馨苑 王静怡

尽管浙皖依旧对补偿的考核标准争议不断,尽管新安江水质对赌协议具体金额尚未达成一致,但此举却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治理湖库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唯有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才能解决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难题。 (曹一/图)

亿元对赌?

亿元对赌水质?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设想。

2012年2月10日,一则浙江、安徽预备一亿对赌新安江水质的报道,让关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很多人眼前一亮。

据浙江《都市快报》报道,中央财政划拨安徽3亿元,用于新安江治理。3年后,若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水质变好了,浙江地方财政再划拨安徽1亿元,若水质变差,安徽划拨浙江1亿元,若水质没有变化,则双方互不补偿。

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总长359公里的新安江从安徽黄山休宁山间发源后,其干流的2/3隶属安徽境内,下游则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也是中国长三角区域的战略备用水源——千岛湖。由于千岛湖入湖水量中有60%以上来自安徽省黄山地区,上游来水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中国已有8个省份出台了流域生态补偿相关规定,但进展缓慢。浙皖两省此举为全国同类地区跨省联合治理湖库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亿元对赌新安江目前还是空头支票。浙皖两省尚未就补偿金额以及补偿方式等内容达成一致。

浙江省环保厅相关人士透露,2011年12月,在财政部、环保部《安徽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的协议(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浙江省提出了这一对赌协议——若水质较基本限值改善,浙江将补偿资金拨付给安徽省,若水质恶化,则安徽省将补偿资金拨付给浙江。

虽然协议尚未最后敲定,但2012年1月5日和2月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8)


回复

2014-05-22

亲 如果你是大学生或者全职妈妈、上班族,那就和我一起赚点外快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里能给你增加一份收入还能打发时间,先了解再选择做不做 。每天30-180不等。多劳多得。只要你会淘宝网购,有空余时间,有电脑就可以,有意者加我1106994794 本人是上班族,非诚勿扰。谢谢

回复

2014-02-17

水源争夺在全世界愈演愈烈

回复

2013-12-24

污染可以 但要缴纳天价罚款 让你得不偿失! 不应该只考虑领江的几个省,而应把全国都纳入进来 有的省是已经先污染了 先富了 凭什么不让后来的发展高污染 致富快的行业? 所以说 要总体规划平衡 通盘考虑 对于那些已经走过了污染后又治理的经济发达省份也应该划出一定的资金 帮扶那些落后省份 这同样也才能体现出制度优越性么

回复

2013-12-23

曹一的图太妙了。

回复

2013-08-10

其实环保和发展不应也不能成为矛盾,其中的平衡点也不难找到,难的是地方保护主义与全局规划意识的博弈不能消除,看来重点是如何破局啊!?

回复

2013-06-16

浙江也不看看自己对沿海的污染,简直就是垃圾场,让上游给你留点干净的水,你来往海水排污?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这世道?

回复

2013-06-16

浙江实在太恶心了!!!恶心到家了,国务院也不看看皖豫跨省水域污染的处理,这对安徽就是极度不公平!

回复

2013-03-31

皖浙

回复

2013-03-30

这一问题恰好反应了我国内陆的一些工业企业发展的弊端,部分省市通过吸引投资而引来对本省市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最近,雾霾天气久久不能散去。水污染又再次出现省际冲突。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吗,按照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要求,是不是应该彻查环境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海天cr
回复

海天cr

2013-01-12

回复

2012-02-21

这是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政府负责人有企业经营的意识才能经营好整个城市,政府及部门之间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问题,所以引入一些商业手法来协调和解决再正常不过,但应该聘请专业公司和人才进行咨询,加拿大金域资本就是最好的选择。

回复

2012-02-21

不是不能发展工业,而是不能污染水质,难道发展工业就一定要污染水质吗?只想牟利却不想处理污水的企业,你就这么想引进吗?不过就这么点钱想治理目前的污水问题或许都只是杯水车薪,安徽本身也不是特别富,应该把这个问题从省级问题提升到全国问题,国家投资,减轻安徽负担。

回复

2012-02-20

原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空话,他们感觉为了发展经济而付出环境代价是天经地义的。当然不可否认这一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起码能让经济已经发展的地区投入更多的钱来保护环境,最大的担心是拿了钱,却未干保护环境的事

回复

2012-02-20

要是没有补偿,我便不干。凭什么我不能开工厂挖产矿赚钱?又凭什么下游的可以大开工厂挖产矿赚钱,却要求上游环保保水质呢?...二者确有关联,下游享受上游环保的成果,也应当分担上游因环保而牺牲的经济利益。

回复

2012-02-20

原来新安江还算水质好的...

回复

2012-02-20

安徽加油

回复

2012-02-19

贵州是这么多河的上游,该学学安徽了。

回复

2012-02-19

考地区的问题是很难解决,而环境保护更是矛盾很多,尝试新的方式很不错,看效果了。

回复

2012-02-19

还想说,黄山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了吗?还有旅游市场,旅游半径。

回复

2012-02-19

确实对黄山太不公平了。一个旅游胜地,经济发展缓慢,到了就知道向往与现实的反差,着实应该加速经济发展。可是,毕竟它还是新安江的上游,保护水源天经地义。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