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小额贷款之困

德阳市商业银行希望追求商业利润,而德阳市政府却希望商业银行能“配合政府”为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发低息贷款、作贡献,双方的矛盾在大量坏账出现后终于激化了

    “我们希望2008年尽快恢复下岗职工小额创业贷款。”四川德阳就业局局长陈顺兴说。对于已经停贷一年半的下岗职工小额创业贷款的恢复,陈顺兴似乎信心满怀,他还计划扩大受益人群,将这项贷款扩大到未就业大学生和复转军人中。
    但是,具体经办此事的德阳市商业银行,则是另一种态度。“按照当初与政府的协议,不良率超过20%,我们可以暂停。”如此,不但原有下岗失业人群恢复小额贷款都会是问题,更别谈扩大覆盖面了。
    两年前,德阳就业局曾因发放下岗职工小额创业贷款成绩突出,赢得上级表彰,为地方政府争得荣光。但2006年年中,这项小额贷款忽然开始长达一年半的“暂停”,令人倍感意外。
    德阳市是成都平原上的一个重工业地级市,东方电机、二重等中国重工业名厂,就坐落于此。不过,到了1990年代末期,内地的工业基地普遍成为“负担”基地,这里的下岗失业人员也数量众多。
    2003年,德阳市就业局、财政局和德阳市商业银行达成三方协议,就业局负责推荐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财政局以2000万专项基金为担保,由商业银行具体出资和办理手续,开始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1万—2万不等的小额创业贷款。

    2004、2005年,下岗职工小额贷款达到高潮。但问题接踵而来。随着两年贷款期逐步到期,2006年年初,一组摆在桌面上的数字开始让陈顺兴皱眉。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是,约有四分之一的贷款不能回收。
    这个局面的迅速发展,很快让德阳商业银行不能容忍。到2006年年中的时候,商行发现,陆续为全市1200多户下岗失业人员贷出的2341.5万元,到期没有收回的竟然达到1100多万元。商行银行毅然停止了小额贷款的发放。

 

商业银行的苦衷
    其实,对于德阳商业银行而言,停贷未必不是个好结局。当初参加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有关政策制定、并一直负责与政府沟通的商行客户经理陈陶,对商行“配合政府”工作的苦衷,深有心得。
    “我们仅发放一笔贷款的人工和纸张等成本,就有六十多块钱。”陈陶说,对于银行而言,同样的手续,贷一两万和几千万没有多大差别,但单位贷款分摊的成本却有天壤之别。
    令德阳商业银行相当不“感冒”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贷款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商行商业贷款的利率,可达到基准利率的两倍,但对下岗失业者的小额贷款,政府规定的只能是基准利率。
    正因为如此,当初四大银行在德阳的分支机构,没有一家愿意发放这种小额贷款,而德阳商业银行因为是德阳市政府控股,不得已为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再就业工作分忧解难。
    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德阳商业银行与政府的谈判中,要求财政部门为贷款做了全额担保,同时约定只要不良率超过20%,商行就有权暂停贷款。而政府部门为了调动银行控制风险的积极性,同样要求商业银行承担贷款净损失5%的资金风险。
    两三年后,贷款运行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我们发放贷款的时候,发现很多下岗职工根本就没有打算还,还有些把钱挪用于看病和孩子上学等事上,根本不是贷款手续上说的创业项目。”陈陶说。但是,鉴于贷款人条件审核的责任在就业局,只要贷款资料齐全,符合要求,商业银行就没有理由不放款。
    政府官员对于银行的心态有自己的认识。“银行因为这个贷款笔数多、额度小、成本高,又有担保基金担保,不会受到损失,因此并不会花功夫去控制风险。加之下岗失业人员中,很多人诚信确实有问题,所以贷款回收非常不理想。”
    实际上,在足够的利益冲动下,商行并不是没有能力对微贷进行风险控制的。2007年11月,德阳商行在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小额贷款之外甚至另起炉灶,创立了自己的微贷中心,专门发放3000—10万元的小额贷款。
    对于无抵押微小贷款的风险控制,微贷中心主任王凌信心满怀。王凌曾于2006年专门到国开行培训过微贷,后来又潜心钻研过浙江台州等地的微贷经验。另外,之前在国开行的帮助下,德阳商行聘请国际专业公司手把手的辅导,其微贷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对微贷风险控制颇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商行资金并不宽裕,微贷项目就是与国开行合作,由国开行以基准利率提供资金的。因此,商行微贷利率明显高于央行基准利率——年利率超过10%。而这又与下岗失业者的基准利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情况下,商行对恢复基准利率的下岗失业职工微贷缺乏兴趣是情理之中。
    对于完全是商业银行的德阳商业银行来说,创业小额贷款损失,政府担保赔付迟迟不能到位,也是影响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停贷之后,2007年3月商行向政府提出赔付清单,但直到10月,政府在经过漫长的程序,进行了资料甄别和催讨之后,才给了商行赔偿。
    而到2007年11月,在六百多万政府创业小额贷款余额中,新产生的不良贷款又有三百多万。商行不得不又一次向政府提出赔付要求。

就业局的解药
    作为德阳就业局的一把手,陈顺兴必须得解开坏账率过高这个死结。他的药方就是社区信用——利用社区干部对于基层情况的熟悉,推荐贷款人,随时跟踪和了解贷款户的经营动向,催收保全贷款。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居民就学、救济等生活各方面与社区高度联系,社区具有贷款催收的许多潜在资源。
    但是如何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呢?陈顺兴找到了一个赏罚分明的利益纽带。
    如果社区推荐的贷款户的贷款回收达到了90%以上,财政给予回收金额5%的奖励,否则不仅这5%的奖励拿不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年度考核和费用拨付也要受到影响。这一招在德阳商行停贷后的清收中,锋芒小露。
    德阳市旌湖社区主任吴良蔚就非常积极回应了这一政策。吴良蔚为旌湖街道8笔、14万贷款都逐笔指定了催贷社区工作人员,除了平时要时不时到贷款户家里走访“关心”一下,贷款到期前,他们还要上门提醒。
    迄今为止,除了一笔贷款之外,旌湖社区所有贷款全部还清。但是,这笔没有还清的贷款,让对口负责的副主任袁海颇费思量。
    34岁的谢宝瑞是地质部门的一位下岗女工,父亲死得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与姐姐兄弟一样都至今未婚,也没有稳定的正式工作。2004年11月,谢宝瑞贷款2万元,办了一个美容用品商店,贷款还没到期的时候,她的店就关了门。
    2006年9月,袁海去谢宝瑞家登门提醒贷款即将到期的时候,谢宝瑞已经外出打工。看着谢家破旧的家具和困顿的生活,袁海实在不忍心,但又担心谢家推脱。袁灵机一动:“如果不还贷款,社区发放的每月217元的遗属补助和150元的低保,就得重新考虑。”事后,袁坦承:“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真那样的。”
    谢母闻言几乎昏厥,而外地的谢宝瑞终于答应,一定打工赚钱,分批归还贷款。现在,谢的贷款也已经归还了6000元。
    同样的困难对于社区而言是普遍的,但却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春锦社区的李林就成功地追还了一笔因为没有还款意愿的逾期贷款。
    李林曾负责五十多岁贷款开服装店的李运富2万元贷款的催收。但贷款到期后,李运富只归还了1万元。当李林找到李运富的铺子时,发现店铺已经转让。
    辗转打听寻找,8天后,在另外一条商业街上,李林终于挨家挨户地找到了李运富。李运富觉得自己为国家干了一辈子,临退休了却下了岗,觉得政府亏欠自己,因此对还款并不很当回事。“我跟银行都说好了,还继续贷。”李运富想敷衍糊弄李林。李林当然知道银行是什么态度,只好李师傅长李师傅短地说好话,又搬出当初社区干部如何热心,向就业局和银行推荐帮助李运富获得贷款的旧事,说得李运富很不好意思,最后答应还清贷款。
    信用社区,在德阳初步实施中,效果不错。2007年德阳商业银行停贷后的清收中,社区干部回收的贷款就有一百多万。
    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这些都是政府的事情,即便贷款基本能够回收,较低的利率也并不能吸引商业银行参与。所以,重要的是必须分清政府和作为商业机构的银行各自的职能。
    “下岗创业小额贷款实际上是政府基金保障的公益贷款,德阳政府可以学习其他地方,成立专门的贷款公司来做,跟商业化运行的银行和我们的微贷分开,这样岂不两全其美?!”德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的戴宇昕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