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教练之死
在梁小冬这位举重教练人生的最后两个月里,备战奥运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就像压在他心脏上的一副杠铃,让他身心俱疲,直到轰然崩塌。
在这位举重教练人生的最后两个月里,备战奥运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就像压在他心脏上的一副杠铃,让他身心俱疲,直到轰然崩塌
在北京的第53天,龙年大年初一,梁小冬的心脏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了跳动。
在这位举重教练人生的最后两个月里,备战奥运所带来的疲劳和压力,就像压在他心脏上的一副杠铃,让他身心俱疲,直到大厦轰然崩塌。
熟识梁小冬的人都为他惋惜。对于这位52岁的功勋教练来说,6个月后的伦敦奥运会,本可能让他达到职业的顶峰。
2008年,梁小冬以裁判的身份,参加北京奥运会 (梁冠男/供图)
过去的30年,梁小冬从一个山区县的业余举重教练,做到市体校校长、市体育局局长、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主任、国家举重队第三训练组组长。在此期间,他所培养的运动员先后斩获了18个世界冠军、12个亚洲冠军、4个亚运会冠军、4个全运会冠军……
在梁小冬的功勋簿上,唯独少了一枚奥运会金牌。在梁小冬的同事们看来,“亲手培养一个奥运冠军”,是他未竟的梦想;而在舆论眼中,梁小冬的死,正是“唯金牌论”所结下的恶果。
年关
2012年1月22日,腊月二十九,除夕。驻扎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中国举重队并没有因为春节而中断冬训,19天后,队里还将进行一次重要的测试赛。4月,还有一场更为关键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等待各省队员和教练们。在那场被称为“一举定奥运”的比赛中,获胜者将最可能代表中国出战奥运。
为了象征性地“过个年”,除夕的几天前,身为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主任的梁小冬,把部分湖南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家人接到了北京。22日的训练结束后,梁小冬先在体育总局跟队员们吃了年夜饭,又赶到饭店陪教练员和家属们过年。
本来,梁小冬的妻子余小英和女儿梁冠男,也曾希望到北京团聚。一家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2011年11月13日女儿的婚礼上。那天过后,梁小冬便动身前往北京,出任国家举重队第三训练组组长。
不过妻女春节团聚的想法最终被梁小冬拒绝,他觉得这样会让他分心。他本打算等到过完年,其他同事的家属离开后,再接她们来京。
除夕的那天晚上,梁小冬陪着教练员和家属们在饭店大堂唱了会儿歌,喝了点酒,然后就回到驻地,约了龙清泉(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湖南人)、余涛和几位教练一起聊天。
国家队里的湖南队员喜欢称梁小冬为“伯伯”。他看上去像个一本正经的官员,其实却是个“很逗的人”。在家里,他会和女儿一起闹着用英语翻译《毛主席语录》;在队员面前,他会一边左手插腰、挥舞右手,一边学着毛泽东的韶山话,鼓励队员们“在伦敦(len den)圆梦(yuan men)”——好像真是当年“毛嗲嗲”(湖南话称毛爷爷)在指点江山。
那天的谈话聊到凌晨两点左右,然后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梁小冬嘱咐教练欧小华:第二天早上10点前,把初一下午的训练计划送到他的房间。
早上9点多,欧小华应约来到梁的房间,敲了一会儿门,却没有回应。倘若在平时,梁小冬6点多就已经起床,看运动员出早操。欧小华本来以为:因为这天上午没有训练,所以梁小冬难得睡了懒觉。
直到10点40分,欧小华推开梁小东的房门,看到他仍然躺在床上,手机则在一旁不停地响着——那是女儿梁冠男打来的。欧小华把手机贴在梁小东的耳朵上,又摇了摇他的身体,才发现此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梁小冬很快被送到天坛医院,但已于事无补。他最终被诊断为:突发心源性心肌猝死。根据医生的说法,该病的主要诱因是“过度劳累”。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直到梁死后,一位队员才记起,三四天前,他曾在训练场上看见梁小冬拍着胸口说:“胸闷。”
曾跟梁小冬住在一个房间的教练甘智悦(龙清泉的启蒙教练)其实也曾发现,梁的呼噜声有时会很大,然后呼吸突然停下来,甚至可以停上20秒。“他不打呼噜我反而睡不着。——不是因为习惯了那个声音,而是害怕他睡觉(呼吸中断)出现危险。”
队里的人说,半年前,梁小冬曾被查出心律不齐。不过,作为医生的梁冠男,并没有看到父亲的这份体检报告。她曾看过父亲2009年的体检报告,当时他的身体还很正常。这两年,她只知道父亲“血压有点高”,却从未想过,他竟熬不过这个奥运的“年关”。
一面红旗
在整理梁小冬遗物时,梁冠男发现父亲在北京的宿舍里,只有很少的几件衣服,却放着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记录。后来她把那些手写的材料装了满满一纸箱——其中,最新的一张,正是梁小冬生前最后一天,打给举重运动中心的训练报告。
在2011年12月7日举重队赴天津蓟县军训后,队里训练量已经开始加大。按照国家举摔柔管理中心领导的要求,举重队在原本训练的基础上,每晚7点再加练一个时间段。
梁小冬不但负责男子举重队第三训练组,还要负责所有湖南籍运动员的训练、起居。甚至情绪。所以十多位运动员每天的状态,他几乎都要过问。有时候,男队下午训练完,他干脆就呆在训练馆里,等着看接下来女队的训练。
在身边人的描述中,梁小冬几近“工作狂”,“刚到长沙的时候,每天都要去看运动员出操”,“从外面临时请来的队医,他也事事关心”。
2009年的全运会上,作为中心主任的梁小冬还曾亲自挂帅,带领举重湘军创历史地在第11届全运会上斩获5金。
春节前,同在教练组的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副主任贺益成曾劝梁小冬,要把心态摆好,身体还是自己的,但那时的他“就像入了迷一样”。
对于各省来说,一枚奥运会金牌将被算作两枚全运会金牌,计入来年的全运会排名——而这些,都将被算入各省的“业绩”。2013年的第12届全运会,湖南提出了“保证全运会十强”的口号,而“举重是湖南体育的一面红旗”。这就意味着,这面“红旗”需要冲在最前面。
奥运金牌的争夺,在国家队内已经开始。按照奥运会的选拔标准,4月份全国锦标赛的成绩将占总成绩的50%。这意味着,湖南的运动员只要在锦标赛夺冠,几乎就可以确定有资格代表中国参加伦敦奥运会。
“各个省的强手都在这,领导都在这,无形中就有很大的压力。”贺益成说,“伦敦奥运会,责任确实大、压力确实大,队里的情况不是很好。像龙清泉是必须拿冠军的。不拿冠军对湖南是个很大的损失”。
此前的一段时间里,龙清泉的成绩和情绪出现了波动。为了方便照顾这位重点队员,在去世前13天,梁小冬刚刚住进了龙清泉所在的运动员宿舍,睡在了其中一个小卧室里。
在龙清泉眼中,梁小冬为人细心,经常跟队员们打成一片,在看队员训练的时候,会主动帮忙加杠铃片。“这样的领导,在我见过的里面,这是惟一一个。”
2011年世锦赛,梁小冬在队里发了惟一一次脾气。当时,其他各省的队员都放假回家,只有湖南队员被要求留在国家队训练。队员们有意见,闹着要回家。梁小冬甩下了一句“狠话”:“行吧,你们回去,我们就都回去(不干了)吧!”
“很遗憾”
去世前半个月,梁小冬曾对一位到北京采访的湖南记者说,“说实话,我在永州干得会更舒服些。”
那次调职,是梁小冬职业生涯最后一次改变。2008年,时任湖南省举重管理中心主任周均甫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免职,省体育局急需一位熟悉举重的人接管此职。已经当了5年永州市体育局局长的梁小冬临危受命。
梁冠男记得,在家里的时候,父亲也为这次平级调动矛盾过一阵,毕竟举重管理中心主任要承担更多全运会、奥运会的争金任务,留在永州则要轻松许多。
1982年,从湖南师大体育系毕业的梁小冬,被分配到永州市江永县体委。在当年这个只有25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惟一的体育设施是一个破旧的篮球场。游泳运动员出身的梁小冬不得不改行做举重教练——毕竟举重只需要一副杠铃、一块场地。
梁小冬的父亲是当时的江永县体委副主任,这似乎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江永县体校腾出一间破旧的瓦房,让他组建全县第一支业余举重队。
那几年,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举重在世界赛场初露锋芒:1979年,吴数德在第33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举重世界冠军。5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曾国强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奥运会举重冠军。
当年的梁小冬意识极为超前,1987年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之前,他就开始招收女子举重运动员,其中就有后来的女子举重世锦赛冠军廖素萍。
在县体校的5年里,由于没有专业的“训练馆,”梁小冬在地上挖了两个坑,垫上木头,然后拿着铁棍和水泥自制的“杠铃”,带着队员们站在上面一遍一遍做动作。
廖素萍至今记得,“杠铃”摔在地上,铁棍会发出刺耳的声响。有时候杠铃摔断了,梁小冬就自己跑去找电焊工修理。体校没有食堂,梁小冬就让妻子余小英每天为学生们做饭。
在梁死后,他的另一位学生墨慧玉总会想起当年的另一幅画面:一次去山东比赛回来,举重队买不到火车票,梁小冬带着小运动员,钻到火车座椅下,“躺着”回到了湖南。
对于当年的那些基层教练来说,小队员是他们的宝贝、他们的梦想,甚至是他们的赌注。有的教练花上六七年培养一拨运动员,却没有一个“能出来”,只能再花六七年重新来过。——而“能出来”的标志,唯有奖牌。
对于训练,“自学成才”的梁小冬似乎很有一套。从1986年的湖南省运动会开始,他带领的举重队连续15年获得团体冠军。这位“业余教练”也从1986年那次省运会一战成名,先后出任零陵地区体校举重教练、永州举重队教练。当时省里的专业教练一直不服气:“怎么让一个外行人赢了我们!”
乐茂盛一直觉得梁小冬是自己的伯乐。1988年,梁小冬把“当时连杠铃都不怎么会举”的乐茂盛招到了永州,并用了一年时间把他推荐到了省队。1997年,乐茂盛夺得第八届全运会男子举重59公斤级冠军,从而一“举”成名。两年后,他又在世锦赛折桂,开始了在62公斤级挺举项目上近十年的称雄。
不过,2000年后的乐茂盛更像个悲情英雄。在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乐茂盛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两次与金牌失之交臂。“当时从上到下都说‘乐茂盛必须拿冠军’。”梁小冬死后,乐茂盛甚至会懊悔,“拿到就好了,拿到了我们梁老师就不会去(北京),就不会死了。”
现在,乐茂盛负责湖南举重队的产业开发。为了给并不受广告商重视的举重项目拉赞助,这位当年的世界冠军不得不拉下面子,“把老板陪高兴了,人家才给你点儿钱。”另一个让人慨叹的是,在如今的湖南举重队,一位世界顶级举重运动员的月工资,还不如某羽毛球明星一场比赛的出场费——“拿金牌”成了他们运动员生涯惟一的出路。
在梁小冬的女儿梁冠男的印象里,对于当年乐茂盛与金牌的失之交臂,父亲似乎没对自己说过“一定要拿奥运金牌”之类的话。她记得,乐茂盛输掉那两场比赛的时候,梁小东只说了一句:“很遗憾”。尽管如此,在2月1日长沙的梁小冬追悼会上,湖南人还是挂起了一幅挽言:“英伦金牌祭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