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伟大与不幸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霍金和他那挂满古怪仪器的轮椅俨然成为一尊庄严肃穆、四处移动的雕像。霍金的存在已不再具有物理学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另一种意义——成为人类与不幸命运抗争的象征。

责任编辑:朱力远

这是2006年12月10日,霍金在耶路撒冷布卢姆菲尔德科学博物馆发表演讲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图)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万神殿里供奉着一长串闪光的名字,霍金不在最耀眼的之列,却很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位。虽然他是一位轮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人生却比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丰富、精彩得多。虽然有太多的光环和传说围绕着他,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分辨出某种简单而重要的东西,即集人类处境的两个极端——躯体的渺小脆弱与思想的广袤无垠——于一体的动人情形。

斯蒂芬·霍金在76岁的年纪上去世了。虽然他是一位轮椅上的囚徒,但他的一生却比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丰富、精彩得多。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依靠昂贵、复杂的仪器以及成百上千人的合作。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不再是科学家,而是以科学为职业的工匠,尽管有的还是能工巧匠,因为他们的研究已不再受热情和兴趣驱使,而是为生计所迫,受利益驱使。在霍金身上,还多少保留着那种业已消逝了的科学家的古老形象:高傲,专注,特立独行,激情四射,且智力超群,虽然似乎谈不上清贫寂寞。

随着《时间简史》被译成中文,霍金在中国开始渐为人知。这还是1990年代中期的事。2002年的来访则使他变得广为人知。其实,早在1985年晚春,他就有过一次鲜为人知的中国之行。当时我还在科大念大三。这位非常活跃的理论物理学家在来到合肥前,肯定还到过中国的其他地方,但我只知道他来到了科大不怎么漂亮的校园里,因为海报已经张贴在图书馆前的布告栏上。同学们都有些不敢相信,像霍金这么既不便行走又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怎么说来就来了呢,且来到了偏居一隅的“裤子大”(在合肥方言中,科技的发音与裤子很接近)!现在想来也不奇怪,当年科大的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不但国内有名,在国际上也算是活跃的。

霍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落成不久的水上讲演厅。所谓的水上,是指建筑物的主体建在一个当时有水、如今早已干枯的小池塘上。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是很能给人以诗意遐想的,但这个池塘在我的记忆中始终是光秃秃的,与任何诗情画意无关。水上讲演厅可以容纳二百号人,是除大礼堂外容纳听众最多的地方,非常适合做大型的学术报告。

当年科大学风颇好,到图书馆自习得占座位,遇到一些著名学者的报告,更是得提前占座位。在物理楼的阶梯教室里,据说还发生过为占座位打架的事。水上讲演厅虽然比一般的阶梯教室大许多,这座位还是得占。果然,我提前了四十多分钟,只占了一个靠后的座位。不久,后面的座位也没有了,后来者只好顺着过道往下站,最后连讲台的两侧甚至门口也站了不少人。那情景,似乎用济济一堂也不足以形容。当年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在科大是个时髦学科,有关的学术报告也比较多。一些不是学物理的学生,也在眉飞色舞地谈论什么“无限有界”“无中生有”等玄而又玄的话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很多人并不是冲着报告本身来的,而是想看看这位轮椅上的英雄到底是什么模样。

霍金在助手的簇拥下进场了,果然如传说的那样坐在轮椅上。他系着领带,穿着整洁的白衬衫,瘦削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大框的金丝眼镜,看上去相当年轻。大厅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还夹杂着少许的叹息声。那时霍金只有43岁,刚刚写完了《时间简史》的初稿,声誉正处于持续增长中,但还没有成为大众明星,因此几乎看不到记者在场,也看不到令人厌恶的、闪个不停的闪光灯。轮椅停在了讲台的右侧。主持人介绍说,霍金先生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的卢卡斯讲座教授。这两个头衔对于在场的人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在整个报告中,霍金的脑袋朝一边歪斜着,目光似乎始终看着一个地方。

这种场合的报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3)


回复

2018-03-16

只有尊重,没有怜悯

回复

2018-03-15

缅怀

2012-02-17

霍金现象的分析很深入,很客观,霍金在物理学界的地位那样伟大,成为人类与不幸命运抗争的象征。

回复

2018-03-15

下来一聚

何必呢
回复

何必呢

2018-03-15

奇才

回复

2018-03-14

笔者文才当然

回复

2018-03-14

妙啊真是妙啊

不愿透露姓名的李先生啊
回复

不愿透露姓名的李先生啊

2018-03-14

缅怀

きこ
回复

きこ

2018-03-14

他从地狱来 要往天堂去 正路过人间。 He came from hell to heaven right over the world. ——出自知乎

Doublewei Jason
回复

Doublewei Jason

2018-03-14

额,不晓得说点什么,缅怀吧

野比のび太丶
回复

野比のび太丶

2018-03-14

别喷我,但我第一眼真看成了不举😅

回复

2017-03-07

诚如中国农业部非法推广未知安全性转基因食品甚至利用黄金大米强制诱骗儿童做实验,当人类为了自身前途及完美融入自然宇宙而自动自发的科学探险被“生计”所迫和金钱利益驱使而走上自我灭亡的歧途时,至少还有霍金,这个据说只有面部几平方厘米的皮肤和部分脑神经能够活动的人类给予我们震撼和思考!

回复

2013-06-15

聚丰园路跳舞音乐令附近退休工人精神崩溃! 我受退休邻居周桂萍所托,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以下情况: 15年前我退了休,今已70岁,需要有个安静休息环境。我住在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聚丰园路188弄9楼,现在每个晚上七点开始,在对面聚丰园路205号麦当劳门口有一群高音喇叭进行跳舞的人员,声音开得震天响,一直要跳到夜间21点多,我根本无法休息。每当我是头痛欲裂坐卧不安只有去有相部门投诉。3月20日我又发病去祁连社区医院看病挂盐水,真的是实在受不了每晚窗外的音乐舞曲声,为了这事,我多次拨打了110及12319。前几日,我还强撑着下楼去劝阻正在跳舞的五六十个中年男女,但是跳舞者凭借人多,竟向我恶言相向,还发生料肢体冲突。每晚我都被音乐声吵得无得安宁,只能流着泪望着路灯发呆。上海小区夜间健身扰民是不是声音超45分贝,跳舞的不知道,居委会不懂,警察也不懂。环保局说这事归警察管,警察说这事可以找街道综合治理科协调,警察也说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可以请律师上法院。只是我也没请律师的钱,再说上了法院还不知道结果又会是怎么样。领导们,我只想能有个安静的环境,我们晚上能够早点休息的家,这个要求过分吗? 3月1日,上海终于有立法说是不能在广场上用大功率音响进行跳舞,这让我又看见了希望,但可惜的是聚丰园路205号麦当劳门口跳舞声依旧,没有一个执能部门前去劝阻。 这段时间由于天天被音乐吵得无法休息,白天我自己一人去社区医院挂盐水然后找有关部门哭诉,晚上我就躲在房间里听着窗外传来的强劲的音乐舞曲声掩面流泪。我不敢再打110,我怕我再被数十人围攻发生肢体冲突。说实话现在我享享清福的希望成了奢望,我恳请有相部门切实行动起来,还聚丰园路居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 退休工人 2013年5月

回复

2012-04-18

霍金的学术成就也许不算什么,但在科学普及方面却做得比大多数科学家都好,因为他愿意向科学家以外的人群解释科学。 一个终极理论也许并不那么遥远,只是很多人不想把半成品拿出来而已。

回复

2012-04-18

记得我读《时间简史》是在初中的时候,现在唯一记得的就是第一章关于理论的描述。我们通过模型看世界。 在霍金身上,还多少保留着那种业已消逝了的科学家的古老形象:高傲,专注,特立独行,激情四射,且智力超群,虽然谈不上清贫寂寞。

回复

2012-04-17

之于科学,他是幸运的

回复

2012-04-17

好文,受益匪浅

回复

2012-03-10

有时候,他就是我们的支柱

回复

2012-02-24

至少他面对困境,勇敢地活了下去……

回复

2012-02-24

要想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只囿于现有的物理学定律,那不一定永远都能成功的。譬如,去发现外星人,总用地球人的环境条件去设定外星人存在与否的先决条件的本身就不一定可取,可能其他星球的人,不一定非得需要氧气和水才能生存,而靠别的气体生存也未不可,他们的血液并不一定是红色的,也可能是黄色的,或其他颜色也是可能的,外形也不一定和地球人相同......。总而言之,必须冲破地球人的固有条件观念,固有思维体系去探索广袤的宇宙,大胆地设想,甚至于幻想也是可以的。我不同意非得用地球环境下总结出的物理学定律去统领一切星球的定律,有些规律,你地球人未必都能发现得了,应该有所突破才行。

三军司令
回复

三军司令

2012-02-24

霍金是伟大而智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