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真文物,造假古董——名人故居,高楼间的“盆景”?

2005年《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现状》显示,旧城区共有332处名人故居,被拆毁数目超过三分之一。如今名人故居的保护,更像是夹杂在商业与政治需求之间的符号道具。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张馨苑 王静怡 赵振江

2005年《北京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现状》显示,旧城区共有332处名人故居,被拆毁数目超过三分之一。

60年前,林徽因便已留下了一句箴言:“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如今名人故居的保护,更像是夹杂在商业与政治需求之间的符号道具。

北京市文物局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012年2月7日下午,该局就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以下简称“梁林故居”)拆毁事件到北京市政协说明情况,并接受政协委员质询。

会议持续近两个小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绮菲建议数罪并罚严惩肇事方,还有政协委员希望在原址立碑,以铭刻这起拆毁事件。

从1980年代至今,北京被拆毁的不可移动文物高达969件,其中不乏名人故居。一些建设单位答应迁建的名人故居,最终没有下文。“这是典型的欺骗专家,愚弄公众。”与会委员激愤道。

保存下来的名人故居,多是有形无神——重修建筑,丢弃了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参观者寥寥无几。

梁林故居已成废墟,北京多少名人故居逃不脱一个“拆”字。 (南方周末记者 吕宗恕/图)

还有多少“梁林故居”

2012年1月30日清晨,雪花飘零,《城记》作者王军又一次赶到北总布胡同24号,只见满目废墟,一片狼藉,“那刻,我的心,正如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的落叶”。

梁林故居已被“维修性拆除”,荡为平地。一代建筑大师为北京古城保护奔走呼告了一辈子,如今却落此令人唏嘘的下场。

这里老门牌号是北总布胡同3号,当年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曾是旧北平各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1)


立青
回复

立青

2020-07-05

難道我們只會破"舊"立"新",不要歷史!?

回复

2013-08-02

60年前,林徽因便已留下了一句箴言:“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回复

2013-07-16

你脑残吧!朱总理也敢骂。

2012-02-27

没钱谁会买他那假惺惺的回忆录,有文化谁有去看他的书呢? 得了便宜卖着乖!

回复

2013-01-07

呵呵拆吧,长城什么的一群农民工推得土墙,几座楼阁也不过是几个文人骚客出名了。北京故宫最大的四合院,天坛什么的根本就是多余的,最最是颐和园一推垃圾堆在那。啧啧,所以把这些都拆了,北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2012-04-15

故居到底有多少保留价值,我支持保留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古建筑而不是什么名人故居~中国五千年历史,如果都不拆留到现在估计全是遗迹,历史名人有何止千千万,都保留?中国要留那么多博物馆能改变现在的道德沦丧,能解决现在的诚信危机?但是你要拆长城,你要拆岳阳楼、你要拆滕王阁 我跟你急·~

回复

2013-01-04

梁林他们这样的一批人才是真正的学者和专家,可是他们的话不被当局采纳,如今,那些伪学者伪专家却大行其道,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会出现拆真的建假的了。

回复

2012-11-18

穷的只剩下钱了吧?

2012-02-27

没钱谁会买他那假惺惺的回忆录,有文化谁有去看他的书呢? 得了便宜卖着乖!

回复

2012-07-13

XXXXXX

2012-02-27

脑残

回复

2012-04-17

太太的客厅没了

回复

2012-04-16

有一天,你们“需要”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人心的贪婪,何时能了。

回复

2012-04-15

不说了

回复

2012-04-15

顶·

2012-03-01

社会是要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向前发展的,如果历史的意义就是几幢名人故居,那历史的意义也太狭隘了!况且,为何要一再强调名人故居,如果建筑能代表我们一路走来的历史,我们平常老百姓的老房子就那么不值一文吗?为什么这厮在乎名人故居,而对老百姓的老房子只字不提?这又是哪出阶级观念在造势! 历史之所以让我们奉若珍宝,不单单只是那些有形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那些无形的精神!我们之所以留着故宫,因为它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过去的风风雨雨,是我们民族经历过的危难,繁华,心酸和喜悦的写照。倘若我们去参观故宫只是在那儿照几张照片,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那我们留着文物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2012-04-15

故居到底有多少保留价值,我支持保留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古建筑而不是什么名人故居~中国五千年历史,如果都不拆留到现在估计全是遗迹,历史名人有何止千千万,都保留?中国要留那么多博物馆能改变现在的道德沦丧,能解决现在的诚信危机?但是你要拆长城,你要拆岳阳楼、你要拆滕王阁 我跟你急·~

回复

2012-03-05

你说得说是真话,执政者何尝不知。只是和一拆一建能得到的有型的,无形的好处比起来就....。

2012-02-15

文化是民族存在的证明,经济是国家实力的表现。文化是软实力,但并不意味着是个软柿子,一个遗失了文化的民族,一个对历史缺乏敬畏与温情的民族,即使它的经济令世界瞠目,世界也不会因此尊敬这个民族,至多只是畏惧它,处心积虑寻求利益上的共求。龙应台说过文化是将所有人串在一起的线(四郎探母),所以如果没有了这根线,一个民族就散了,国家的凝聚力也就荡然无存了。是文化让犹太民族即使流离失所,国破家亡也能再次复国,让世界刮目。 而且,我国历史悠久并不代表古董多,欧洲有中世纪的教堂,诶及有胡夫金字塔,秘鲁有马丘比丘古城,而我们中国这样的说得出口的建筑只有残垣断壁般的古长城吧,然后就是明代留下来的故宫了。我们如此泱泱大国,历史遗迹屈指可数,国外城市往往有新旧城区之分,从旧城区中往往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民族的品格,而反观国内,历史古都名城不胜枚举,可是实地一看,所有的城市仿佛是流水线上肥皂。记得克林顿还是谁说过,造一座纽约只要一百年的历史,而造一座北京,一千年都不够。可是,我们现在恰恰就是在把北京建成纽约,在把中国的每一座城市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就像小丑涂花自己的脸,去迎合观众的喜好。 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不可偏废,在保护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才是民族复兴的正道。

回复

2012-03-01

社会是要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向前发展的,如果历史的意义就是几幢名人故居,那历史的意义也太狭隘了!况且,为何要一再强调名人故居,如果建筑能代表我们一路走来的历史,我们平常老百姓的老房子就那么不值一文吗?为什么这厮在乎名人故居,而对老百姓的老房子只字不提?这又是哪出阶级观念在造势! 历史之所以让我们奉若珍宝,不单单只是那些有形的东西,更多的应该是那些无形的精神!我们之所以留着故宫,因为它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过去的风风雨雨,是我们民族经历过的危难,繁华,心酸和喜悦的写照。倘若我们去参观故宫只是在那儿照几张照片,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那我们留着文物还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2012-02-27

没钱谁会买他那假惺惺的回忆录,有文化谁有去看他的书呢? 得了便宜卖着乖!

2012-02-23

借用朱镕基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当今的中国只有钱,没有文化。

回复

2012-02-27

伪知识分子、假愤青,在这唧唧歪歪, 真正有价值的事,把那个制定GDP作为考核官员指标的老混账抓出来 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有这个混账的紧箍咒作为KPI,地方政府不折腾,行吗? 换你去做地方首长,你不折腾,两天就把你掳下来,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屁民!

回复

2012-02-27

脑残

2012-02-16

拆得好,还应彻底些!省的老让人留恋,如此大家散伙也不必心有挂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多好!

回复

2012-02-26

看了我心都痛!

回复

2012-02-23

借用朱镕基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当今的中国只有钱,没有文化。

回复

2012-02-18

开发商固然有责任,但第一责任人应该是政府。从六十年前到今天,好大喜功,实用主义,藐视历史人文景观的理念,就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政府行为之中。大不了再建一个就是他们的文物保存心态。文物保护法的执行和处罚力度太软弱,导致几乎没有政府官员因为损害文物受到惩罚,而他们才是文物受到侵害的主体和责任人。以文件形式管理的模式该停止了,依法保护方能长久。历史会为中华历史文物遗迹、文化的破坏和保护大书特书得,有关部门和人们好自为之吧。人民在看着你们,历史也在看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