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石油禁运“拖泥带水”
如果对伊朗石油禁运,欧洲国家不得不转向沙特进口石油,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相反,禁运后伊朗石油突然供过于求,如果中国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成本很可能降低。
责任编辑:邓瑾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法驻华大使称,对伊朗石油禁运会设置“过渡期”,底线是“使伊朗回到谈判桌上”而不是武力摧毁。
如果对伊朗石油禁运,欧洲国家不得不转向沙特进口石油,可能面临成本上升;相反,禁运后伊朗石油突然供过于求,如果中国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成本很可能降低。
世界经济在普遍不景气和恐慌中迎来了2012年,但又一个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不明朗的因素会在本月出现——这就是欧美对世界第二大石油供应国伊朗的石油禁运。
本月23日,欧盟将开会决定对伊朗石油禁运的细节;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盖特纳又连续出访中、日两个能源大国,试图说服这两个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参与禁运。
然而,观察这段时间世界围绕对伊朗石油禁运的博弈,不禁令人想起“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中国成语。
2012年1月2日,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军演,以威胁封锁这个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运输管道来反抗美欧制裁。 (CFP/图)
经济不景气,还能掐断经济血管吗?
从大的环境上说,此次石油禁运的时机似乎总有那么点不对劲。因为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却选择了作为实体经济血液的石油作为突破口来制裁。
在欧洲,主张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最坚决的是法国。
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本月底即将出台禁运计划,会附带前提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禁运)一定会有一个过渡期,不会马上执行,已经签好的供油协议,在过渡期不受到影响,必须执行完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