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报告】“中国食品标准就是妥协产物”——访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君石
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标准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国就行不通。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朱红军 彭利国
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办法制定标准。很多道理在全世界行得通,但在中国就行不通。
76岁的陈君石又被“骂”了。
一周前还躺在病床上的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蒙牛黄曲霉素超标处于群情激愤时刻,还是忍不住要发言。他通过网络提醒公众,“对于此次事件,公众没有必要惊慌,因为大家不会天天吃到含黄曲霉素的食品。”
此言刚出,网上一片骂声。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挨骂了。“阜阳奶粉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它只造成了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全世界绝对是第一”……近年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中,这个直言不讳的老头屡屡被骂,就连他身边的朋友也有耳闻。不过,在一些人眼中,他的这些话不过是对常识的重申。
陈君石,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他还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外,他还在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兼任要职。
面对公众和媒体对食品标准一波又一波的“讨伐”,半躺在病床上的陈君石细心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每一个问题,他说,“别人有顾忌,但我没有,该讲的还得讲,哪怕有骂名。”
陈君石
国标不是落后,而是矛盾易见
南方周末:您参加了2011年12月初召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