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遗作:金正日与朝鲜血海歌剧团中国巡演

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几乎击垮了以“将军的关心”为生命的血海歌剧团,“将军的指导”成为了“将军的遗作”。朝鲜血海歌剧团从2010年开始中国巡演,在金正日健康恶化消息传出的时间里,演出将“中朝关系新的历史起点”含蓄地传达。

责任编辑:曹筠武

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几乎击垮了以“将军的关心”为生命的血海歌剧团,“将军的指导”成为了“将军的遗作”。

朝鲜血海歌剧团从2010年开始中国巡演,在金正日健康恶化消息传出的时间里,演出将“中朝关系新的历史起点”含蓄地传达。

将军的遗作定于24日在兰州上演。在朝鲜举国悼念停止一切娱乐期间,这将是来自这个悲伤国度的惟一演出。

将军“谢幕”了

“伟大的金正日将军教导说”——朝鲜血海歌剧团行政科科长朱英日和他的同事们习惯以这样的开头回答问题。

在朱英日那件藏青色“李宁牌”运动外套左胸前,始终别着一枚朱红色着底的金正日头像胸章。每隔几分钟,他就会垂头看看这枚胸章,如果头像稍有倾斜,他会小心翼翼地将胸章转正。

朝鲜歌剧《梁祝》中的“旁唱”演员。血海歌剧团强调:“唱”是金正日亲自指导的表演形式。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2011年12月19日清晨,重庆北部新区,像之前每一个中国巡演日的开场一样,朱英日起了个大早,领着一众演员前往下榻的酒店自助餐厅用早餐。按照档期排表,这天傍晚,他和朝鲜血海歌剧团的团员们将要在重庆演出两场朝鲜歌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出歌剧已经在中国巡演近一个月,按计划还将演出两个月——如果不是那封突然来到的电文。

2011年12月19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向全世界发出消息称:“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现场指导途中因积劳成疾在列车上不幸逝世。”

从朝鲜驻华使馆获知这一消息后,朱英日瘫倒在地,演员们抱头哭成一片。他们换上深色服装,来到酒店二楼平台,排列整齐,低头默哀,有的演员掩面哭出声来。

随后是连续三次的紧急会议,商讨演出及回国事宜,讨论结果是:取消演出,立刻回国。

《梁祝》是血海歌剧团自2010年“中朝友好年”以来在中国上演的第二个剧目。而“血海”与中国的渊源则要追溯到1961年,正处于“用鲜血凝结成中朝友谊”的开创年代。按照朝鲜官方记录,金日成在那一年访问中国时对所观赏的越剧《红楼梦》赞不绝口,回国后即倡议并“亲自指导”了朝鲜民俗唱剧《红楼梦》。

将近50年后,在朝鲜第二代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前一年的2010年,金正日又指定“血海”将《红楼梦》改编为歌剧重新上演。2010年5月6日,剧目在北京首演,演出的规格和效应显然远远超出普通文艺活动。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临现场观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一同观看了演出。

在《红楼梦》“出色地完成任务”之时,《梁祝》应运而生,实际上,《梁祝》创作命令的下达就在《红楼梦》首演后的一个月,朝鲜方面给剧团规定的首演时间是四个月后。显然,这样的计划与“伟大的金正日将军”密不可分,将军希望《梁祝》尽快在朝鲜公演,并在中国取得同样的成功。

而12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5)


回复

2013-05-12

my3028 朝鲜版的歌剧《红楼梦》在中国很多大城市巡回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很多观众因为激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地说,人家的水平远远超过目前中国的水平。这还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一个全民族整天陷于拜金和媚俗的境界,我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诋毁朝鲜!!! ---------------此人所说的“巨大成功”是什么意思?至少我知道在我生活的城市,根本没人买票----除非“有组织参加”。 至于“很多观众因为激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想七十年代在中国上演《金姬和银姬命运》这部电影时,受感动的人更多,包括我、我母亲、我认识的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但这又如何,今天,我所认识的人都知道了朝鲜的真实情况,他们回想当年的情况,都深感“人太容易受骗上当了”。 “一个全民族整天陷于拜金和媚俗的境界,我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诋毁朝鲜!!!”-----这句话更是对全中国人民的污蔑!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如此污蔑全民族?至少我们这些敢于说真话的人就从来没有拜金,没有媚俗。 人们更没有诋毁朝鲜---------大多数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朝鲜金家这样下去是害人害已,人民陷入饥饿贫困,而金家自己也不安全----时刻担心下层人民接触了韩国、美国的真实情况后推翻自己的政权,总不是个长久办法,一天二天封锁可以,长期怎么可能?

回复

2013-05-12

没错,关心朝鲜其实就是反观自己,略年长都不会忘记 时代,弄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巡回演出,让中国人支持朝鲜,也算用心良苦了。不知能否有效?

回复

2012-02-05

历史都是后来人写的。当代写的能算数吗?

2011-12-25

关注这个国家的发展,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

回复

2012-02-05

在中国近代史上,苏俄是侵占中国国土最大的国家。苏联解体苏共崩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2012-01-16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20年代徐去英国途径莫斯科写的【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多深邃的目光!

回复

2012-02-05

真知灼见

2012-01-16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20年代徐去英国途径莫斯科写的【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多深邃的目光!

回复

2012-02-04

海歌剧团从2010年开始中国巡演,在金正日健康恶化消息传出的时间里,演

回复

2012-01-16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看清苏俄本质的人不是胡适,而是徐志摩;20年代徐去英国途径莫斯科写的【欧游漫录】中这样评价苏俄的马列主义者:“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实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多深邃的目光!

回复

2012-01-16

噗 朝鲜人称赞我们的服装制作师“为中国争了光”。真高的评价啊,让朝鲜人表扬我们,啧啧啧

回复

2012-01-15

同意你的观点,关心朝鲜是在反观自己

2011-12-24

批判的意义在于改良,否则批判无意义。就像五四一代全部否定中华文明,却不思考从内部实现改良,一味的西方化不如直接住到西方算了。唉,关心朝鲜其实也是反照我们。

回复

2012-01-14

从朝鲜驻华使馆获知这一消息后,朱英日瘫倒在地,演员们抱头哭成一片。他们换上深色服装,来到酒店二楼平台,排列整齐,低头默哀,有的演员掩面哭出声来。

回复

2012-01-14

可怕的朝鲜!

回复

2011-12-30

为什么不是我指导着马格里布瓦特与中国政府的任何的往来过程?

大漠河
回复

大漠河

2011-12-30

顶!

2011-12-23

不受限的权力必然导致心理扭曲变态,所以独 裁 者们需要歌舞升平,需要歌功颂德,他们需要假相,需要幻觉,如同瘾君子离不开的鸦片烟。

大漠河
回复

大漠河

2011-12-30

一个政体如何是以其治下的人民是否幸福、国家是否富强为评判依据,其他的什么都是浮云。而人民的幸福包括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富有,国家的富强是综合实力的强大。

回复

2011-12-28

金正日将军一路走好!

回复

2011-12-28

希望朝鲜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回复

2011-12-25

重庆高法2006第130号行政判决书,在没有开庭之前以书面告知我组成合议庭成员是尹洁任主审法官,王必伟任审判长,刘兴旺任代理审判员。在开庭质证过程中,我和被上诉方【石柱县政府】都没有申请法官回避,重庆高院法官也没有告知本案【合议庭成员】更换。可判决书判下来确是王彦任审判长,尹洁任代理审判员,刘兴旺任代理审判员组成的合议庭。该判决书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第3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除因回避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参加案件审理的除外,不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更换。更换合议庭成员,应当报请院长或者庭长。合议庭成员的更换情况应当及时通知诉讼当事人。可重庆高院没有告知更换合议庭成员,是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我为这案件上访多年,就是没有人管,重庆还说大下访什么叫大下访;下访的官员连对以前上访户们面都没有见,或者见面不了解情况,叫大下访,因为有官员到了基层去透了农村的新兴空气,叫上访变为大下访。石柱岑进红发

回复

2011-12-25

一直想看“血海”的卖花姑娘,希望将来有机会。

回复

2011-12-25

7 6相似,什么独 裁 产出的的表像都是一样的啊,可悲,盼望金朝能尽快改革开放,解放全球最大的军事管制区域,给予民生!

回复

2011-12-25

血流成河就已残忍至极,血海深仇简直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