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风马牛】 看台湾选举

选举对一个社会到底有什么功用?第一个作用是令官员非常谦卑。因为他所有的权力都是被选出来的,你能不能当这个官是需要人头同意的。非选举是看上头,选举是点人头。他对任何人都要及时地握手、点头、回应。态度必须得好,你不好记者一写,明天就少好多票。

台湾的地方选举是从1949年自大陆迁到台湾以后开始的,乡长、里长、县长等这些选举有县议会、乡议会,它选举的过程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常态,台湾的选举可以比作一个产业,它有一整套产业化的系统,包括选举公关、选举财经、选举整容等等。

选举让政治家谦卑

选举对一个社会到底有什么功用?它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我觉得第一个作用是令官员非常谦卑。因为他所有的权力都是被选出来的,你能不能当这个官是需要人头同意的。非选举是看上头,选举是点人头。他对任何人都要及时地握手、点头、回应。态度必须得好,你不好记者一写,明天就少好多票。

在台湾政治人物讲得最多的是要勤跑基层,以前台湾人对宋楚瑜的评价就是叫“走透透”,他踏遍台湾每一个地方。马英九在竞选的时候骑自行车到台湾乡下,跟老百姓一起住。

选举可以消灭上访

不断选举还消灭了上访。为什么台湾没有像大陆有上访、接访这样的事情?主要跟选举有关。你有不平的时候,地区的议员就会帮你,如果他不帮你他就选不上。比如在乡里,你有什么困难跟议员讲,议员必须替你嚷嚷。如果不帮助你解决,下回你就把这事找媒体说,说了以后议员形象就坏了,就没有选票。有时候为了竞争选票,一个困难甚至是几拨人抢着解决。

这样一种选举的规则,加上媒体、法律监督和“政府”权力的制约,实际上就取消了甚至看不见上访这种现象,并不是说没有判错、干错的事,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上帝直接管的,上帝都是通过人来管的,而人都会犯错,问题是怎么纠错。

选举会使这些想要从政的人不得不为人民服务,你必须办具体事让大家感觉到。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台北市的议员,以前是电视台主持人,形象很清朗,有一定的知名度。我问,你怎么从政不去做节目了?他说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后,我觉得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我在这个选区有三万票左右,已经当选两届议员了。电话完了以后他说我今天有六票进账很开心。

选举制造明星和产业

选举在实际过程中的变化是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娱乐化、产业化。每年大型选举,实际上是一个政策促销过程,也是政治领导人明星化的推广的过程。比如陈水扁选举的时候要把他装扮得非常年轻,每一个领导人的故事特质非常清楚,这是差异化营销,否则很难被认识。再比如苏贞昌是用了他女婿的团队,帮他塑造一个邻家大叔的感觉,很能干热情,亲切乡土;而马英九,他的形象就是变革、清廉。

选举当中逐步地让每一个政治人物的个性特征、理念、气质、形象都非常清晰。这样就出现了与之相关的产业。比如说有一家公司专门做选举广告,有路牌广告、平面广告、互联网广告,做CI、VI、MI这些东西,包括你的旗帜、颜色、办公场地、广播车、义工形象等,都需要规划的。

另外政治领导人的形象需要政治化妆师,比如许信良是光头,眉毛比较细,每一次要出镜都要给他画一画眉毛,这样拍出来效果有力量。

同时举办造势晚会,大型活动的管理也是专业化的。现场不能太扰民,也不能冲突,还要有气氛。完全像嘉年华的大派对一样,这样开出来的效果就会很好。

整个选举过程,专业化已经细分到每个专业,然后按市场营销的方式去做。所以这几年,台湾发展出来很多专业人物,比如说倒扁时红衫军的总策划就是一个高人。经常在选举上会有人请他来做策划、包装。

现代社会都离不开选举这个事情,它是一种政治意见的良性竞争。如何把这种竞争纳入到法制、透明和公开的轨道,使意见市场能够正常地发育,使政治人物的参与和能力有规则地进行公开比拼?相当于我们有一个运动场,只要你按照规则来报名,都可以来参加百米赛跑,最后发奖只发一个,这样诞生出一代又一代的竞争者。训练的技术在改变,观众的素质在提高,市场也在成熟。

在运动会中,乱打拿不到冠军,按规则比赛才能够跑出成绩,才能够让奖杯变得有价值。这就是选举本身。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