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观察(3)】气候谈判陷入“形式陷阱”

在《京都议定书》名存实亡,巴厘路线图未完成使命便戛然而止的情形之下,一个新的气候谈判轨道正在形成,2020年后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张馨苑

《京都议定书》虽生犹死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遭挑战

在《京都议定书》名存实亡,巴厘路线图未完成使命便戛然而止的情形之下,一个新的气候谈判轨道正在形成,2020年后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然而,在一次又一次路线图的谈判、制定和抛弃中,缺乏政治意愿减排的气候谈判似乎陷入了“形式陷阱”。

“魔鬼在细节里”

历史总在不断重演。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南非德班的第十七次联合国气候大会现场,工作组主席刚刚敲下铁锤,决议通过一份“长期合作工作组文本”,委内瑞拉谈判代表克劳迪娅·萨勒诺在会场站立,举牌示意发言。

“我们不能为了1000亿美元就卖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克劳迪娅说,“我们遭到了威胁,如果不同意这一文本,就没有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

突如其来的挑战令工作组主席沉默良久,最终,一言不发地进行大会的下一个议程。看客一片哗然。此前,刚果、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印度等国代表分别对大会文本的若干问题表示保留、甚至反对意见。

德班气候大会期间,示威游行队伍涌上德班街头,要求谈判各方充分听取民意,尽快达成协议。 (CFP/图)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年前的坎昆。玻利维亚当年的谈判代表巴布洛·索罗在慷慨陈词表示反对大会决议后,主席同样选择了沉默和无视,敲锤通过了决议。

当人们欢呼德班大会似乎在最后一刻保住了第二承诺期的同时,如果细观这份文本,就如同中国代表团一位资深谈判代表对南方周末记者所感慨的:“德班会议不过是给《京都议定书》一个体面的死法。”

所谓“魔鬼在细节里”。细看文件就会发现,当德班大会“决定”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1月开始,2017或2020年12月31日截止的同时,对于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减排目标”仅仅用了“注意到”这样的词汇,而不是“决议”这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3-11-26

古往今来,财富一直按照二八定律在社会上进行分配。 那20%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实现财富人生呢? 我们回顾每一波财富潮都会发现,先知先觉的人总能独领风骚, 能够慧眼识珠,果断抓住机遇,是这些人的普遍特质。 机会总是在怀疑的眼光中壮大,在赞许的目光中结束。 如果你在寻找成为20%的机会, 上。这。网 【 Unode。tw/qOO1 】

回复

2011-12-20

意料之中的事,如果你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话,你还有心思去搞环保吗? 这句话很世俗,但这就是政治,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党派能不能稳住支持率,而不是世界人名的好评。

回复

2011-12-19

不好说啊,利益还是最大的问题!

回复

2011-12-19

地球上的一群猪

回复

2011-12-19

逃不出的循环,地球上的生物又会一次大绝灭。

回复

2011-12-19

形同虚设

回复

2011-12-18

在一次又一次路线图的谈判、制定和抛弃中,缺乏政治意愿减排的气候谈判似乎陷入了“形式陷阱“...

回复

2011-12-18

什么时候才会达到一致的决议,共同承担起责任呢?真是艰难

回复

2011-12-18

全世界艰难的决策

回复

2011-12-18

气候将改变人类

回复

2011-12-18

热点新闻 气候谈判陷入“形式陷阱”

回复

2011-12-18

欧美人玩国际政治,是没有他们国内所谓的民主和人权的。

回复

2011-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