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把戏台子搬进大自然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号称有山水实景演出的剧目在100部左右,每部投资都会超过1亿。在天下奇观面前,唱出来的人生和跳出来的情感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尽可 能地在盈利之余把原生态修补的活儿也给揽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号称有山水实景演出的剧目在100部左右,每部投资都会超过1亿。在天下奇观面前,唱出来的人生和跳出来的情感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在盈利之余把原生态修补的活儿也给揽了。
有 人开进井冈山唱红,有人占据避暑山庄展现清朝盛世,有人登顶泰山修禅,有人到开封府上再搞个《清明上河图》,有人去呼伦贝尔草原祭祀个成吉思汗……据不完 全统计,现在全国号称有山水实景演出的剧目在100部左右,每部投资都会超过1亿。在天下奇观面前,唱出来的人生和跳出来的情感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尽可 能地在盈利之余把原生态修补的活儿也给揽了。
舞台导演们通过高科技与现实景观的结合,把原本不太可能实现的1:1还原故事 背景的舞美工作 给解决了。有人问,为何不像拍电影那般在哪个荒郊野岭造个城?有是有,你看澳门新濠天地何猷龙的大手笔搞出来一个剧场专演《水舞间》,请问中国还会有多少 人会有这样铁定能收回成本的胆识及构建完美的配套娱乐服务设施去投资数亿人民的币再建个剧场?
演戏其实赚不了几个钱,靠赞助也只能大家吃个饱,靠卖票根本是自寻死路;拍电影动态需求大,场景一个接一个地穿插穿越,而戏台子只能有一个,不可能这山头演一幕那湖畔再来一幕。所以,把舞台选好 了,等于成功了一半。自然舞台配上灯光、音响、座位和其他机械升降装置,在“尽可能少”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天然舞台就弄好了。成本投入少,而出来的效果 又是如此震撼。这种行为其实给了那些“天下景点一般抄”的颓废旅游业吹来春风,死板的游山玩水成了在异次元空间里的幽会,那感觉可比在庐山上对着胶片机投 影看《庐山恋》好多了。如火如荼的剧院革命风潮之后,现在,大家开始打自然景观的主意,剧院只是个面子工程,没有的得建一个,有了的要再建个好的,但它的 存在不会给各位带来任何好处。而实景演出,带动的最大利益产业,可是地产啊!
要说这中国实景演出第一个吃螃蟹的,还得是张 艺谋导演的紫禁 城版本歌剧《图兰朵》,唱得那叫一个荡气回肠,全世界人民都认识到中国舞台艺术的整体实力。看,那舞台,搁世界上哪块地都不对,就得在中国,在北京,在太 庙。全球舞台艺术复兴之路在太庙给烘托了一把,外国友人那叫一个兴奋,叫好声压倒一片。其实却少有人会去质疑“砍掉了几棵树啊?”“历史建筑一砖一瓦是否 完好无损啊?”“旧时的皇城也要厚着脸皮去拉客害不害臊?”
于是,张艺谋率领两名干将王潮歌与樊跃组成“印象”系列,把实 景演出的概念更 加具体化。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印象”潮,简直供不应求。中国市场太大了,优秀景点也太多了,哪里都想通过旅游发展来促进招商引资和房地产开发。原本莫名其 妙的荒山野岭,瞬间成为了众人哄抢的香饽饽。另一名所谓实景演出的泰斗梅帅元,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这法则用在任何朝代都是适合的。他的作品《禅宗少 林·音乐大典》,当时还请来了谭盾和黄豆豆作为相关艺术创作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历来是人们挂念的素材,只要地方好,哪怕故事老掉牙,配上由此相对应的 华丽服饰和壮观仪式感的复原,也能成就一台大戏。事实证明,他确实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从2010年起,以张军为首的一小撮昆曲爱好者,在上海青浦朱家角包下了一个旧时大户人家,5月到11月间每周末上演人们梦寐以求的《牡丹亭》,场面不算宏大,投入不算奢华,可是灯光这么一打,场景修缮一 番,还真还原了600年前的大户小姐书生的思想缠绵生活,你说如果地方戏曲都这么好看时尚,何来非得给这些好得不得了的艺术形式封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颁发世界级濒临灭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我想,张军结合谭盾与黄豆豆这类大牌艺术家一起做实景清雅演出,在延续昆曲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一直闲置 着的这所马氏大宅,环保。算算,如果要重新打造一个舞台布景,得浪费掉多少材料啊。这就应该是实景演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思考和哲理。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