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瞄准”大学生

2011年,一系列旨在吸引高素质青年入伍的新政又密集出台。各种指向明确的优惠政策背后,是军方的冀望——大学生成为新的兵源增长点。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沈颖

各种指向明确的优惠政策背后,是军方的冀望——大学生成为新的兵源增长点。

当两年兵,在时间上并不是“浪费”,而是一种有价值的“投资”。

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等人提出建议:希望接受香港18至25岁青年自愿参军。 

许多新兵来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但也存在吃苦精神差、用钱大手大脚等现象。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军营也是一所大学。 (江山/图)

经过了一年的深思熟虑,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学生常伟终于将填好的“应征入伍报名表”交给了学校。

2010年,这名“90后”北大男生就想“携笔从戎”,但“一时下不了决心,要中断学业在部队服役两年,毕竟是挺长的时间”。常伟说。

在北大,常伟的选择已算不上新鲜事。从2005年入伍的高明开始,这所吸纳了全国最高分考生的大学,几乎每年都会向军队输送数名“学生兵”。

军队也在以越来越积极的姿态欢迎常伟们的到来。自2009年史无前例地征召十多万大学生兵以来,政策天平的偏向愈发明显。

2011年,一系列旨在吸引高素质青年入伍的新政又密集出台。所有这些征兵新政,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常伟这样的年轻人更快、更坚定地下定决心,穿上军装。

大学生群体是兵源“富矿”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征兵新政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兵役法修正案。

这部法律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就在今年的征兵工作全面开始的三天前,10月29日,修改后的兵役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施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亦于11月1日起施行。

细心的人们发现:新的兵役法将原有“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属于“可以缓征”话语删除了,这部法律还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

很明显,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军队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十分迫切。尤其是高明、常伟这些出自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进入军营无疑会产生一种“鲇鱼效应”,唤起新的活力,为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助力。

除兵役法修正案之外,细读今年征兵的种种新规容易发现:大量政策都是直接“瞄准”了大学生这个特定人群。

比如,财政部、教育部、总参谋部印发的文件,允诺了多条关于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