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山寨”外交故事

一群二战援华美国老兵收到来自中国的明信片,成为美国媒体追踪的新闻人物,故事的背后是追寻历史真相的中国民间人士。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彭军淋

一群二战援华美国老兵收到来自中国的明信片,成为美国媒体追踪的新闻人物,故事的背后是追寻历史真相的中国民间人士

腾冲:延迟了62年的军礼

2011年9月14日,身着湖蓝色军礼服的美国驻华武官史达伟(DAVID R.STILWELL)将军,受邀出席了在云南腾冲举行的对中国远征军的纪念与归葬仪式。盛载忠骸的黑色骨灰罐上覆盖着崭新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旗,这是活动的主办方专门订制的。十九位军人忠骸是前一天从缅甸经中国猴桥口岸入境的,当时中国边防官兵列队行军礼。

史达伟脚下的这块土地在六十六年前的这一天曾经站满了与中国人并肩作战的美国军人,这一天是腾冲的光复日。62年后,他是第一位重又站在此地的美国现役将军。

88岁的德克萨斯老兵邓思乐Denzler,当年和中国军人在缅北并肩作战,六十多年后他收到来自中国的印有援华美军照片的明信片,这是《休斯顿纪事报》登载的他的照片。 (邓思乐/图)

腾冲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军队主动发起进攻并光复的第一座县城。

整个仪式进程中阴雨连绵,史达伟谢绝了为他遮雨的伞,神情肃穆地注视着从缅甸回迁的十九位中国远征军遗骸归葬腾冲国殇墓园,他行军礼的右手直至最后才缓缓垂下。

这是一次由云南“民间团体”发起的活动,虽然在中国的此类团体都有深深的官方背景,而且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的出现都被秘书们精心排定等级严格的序位,比如主办这次活动的云南省侨联,它的主席就是一位实际上的厅级官员。

美国将军在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才接到主办方的正式邀请,虽然他早在二十天前就已做出了出席的决定,甚至为此改变了原定的工作行程。因为第一次的邀请邮件来自一位与他素不相识的中国学者戈叔亚,戈叔亚与我共同担任这次活动的史学顾问。“顾问”这个称谓在国内是最有讲究的。戈叔亚早早通过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先生(John Easterbrook)介绍,分别给武官和一位英国将领菲斯汀元帅的儿子写了邀请信,并把邀请之事通知了主办方。

主办方传达声音的永远是秘书,这位秘书是个通达而聪明的年轻人,他想把事情办好,却又经常夹在意见不同的几方之间,既要把意思准确地互相传递,又要精心过滤掉可能引起任何一方不快的敏感词句与超过限度的情绪,真令人同情。他告诉戈叔亚:不能邀请美国驻华武官。戈叔亚告诉他:已经邀请了,而且人家改变了原来行程,为了出席我们的仪式。

秘书回去请示领导的当口,武官又回了信:我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3)


回复

2012-02-18

感谢这些杰出的民间人士的努力,正因为你们的努力才使我辈避免陷入万劫不复的忘恩负义!“那一年在腾冲,在为你和战友们重新镌刻的墓碑前,我们问你的女儿:你为自己有英雄的父亲而自豪吗?芭芭拉沉思了一会,告诉我们:我宁愿父亲不是英雄,而是陪伴着我和妹妹成长。全天下的女儿渴望的都不是墓碑,而是父亲温暖的怀抱。”去年我专程去了国殇墓园,今后我还会再去,带上女儿......

回复

2012-01-08

感谢你们,可我们总是假装没发生过。。

回复

2011-12-17

我们找回了一段被自己丢失已久的自己的历史。找到了自1840年起中国军队对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胜利反攻,找到了中国军队创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拔最高的战场,找到了中国军队从败退的惊弓之鸟到威武的光复之师的涅槃重生。因为你。

回复

2011-12-13

怎么说你呢,要懂得,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只要不违法。你愿意帮助留守儿童,我支持你的选择,但我的选择不需要旁人干预。

2011-12-05

不要误会,也不要感激涕零了,也不想想中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当初的八国联军里,好像是有美国的,再说了人家是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起作战的,我只知道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一个军长叫蒋介石。那时他们不说中国,说的是中华民国,他们帮助的党不叫共惨党,而叫国民党。他们不是慈悲为怀的和尚尼姑,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我觉得南方周末搞这个东西在上面,还不如花点心思去找两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日记,我谢谢你们了!

回复

2011-12-12

如果你能明白就事论事,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该多好。每当看到lz这样的评论就真心觉得民智未启。建议您还是少说话吧,我谢谢你了!

2011-12-05

不要误会,也不要感激涕零了,也不想想中国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当初的八国联军里,好像是有美国的,再说了人家是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起作战的,我只知道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一个军长叫蒋介石。那时他们不说中国,说的是中华民国,他们帮助的党不叫共惨党,而叫国民党。他们不是慈悲为怀的和尚尼姑,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我觉得南方周末搞这个东西在上面,还不如花点心思去找两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日记,我谢谢你们了!

回复

2011-12-07

‘强人能自救,伟人能救人,感谢你们在1944年所做的。——来自中国’

回复

2011-12-07

‘强人能自救,伟人能救人,感谢你们在1944年所做的。——来自中国’

回复

2011-12-07

被岁月掩盖的历史,还是会在某个未知的将来被重新唤醒。

回复

2011-12-07

好文!尤其策展人以“写给梅姆瑞少校的信”的话令人感动! 每年6月当欧洲的诺曼底海岸边吹响号角纪念那次登陆作战时,比那次不朽战役更早发动的另一场战略反攻却从未被当时的盟国正式提起过,就像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这怪不得别人,其实我们这个民族自己就一直在刻意掩盖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援华的历史,甚至把脏水不停的泼在美国和美军的身上。 最最不能理解的是,主办这次活动的云南省侨联,既然决定举办这样隆重的纪念仪式,居然不准备邀请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被迫邀请了人家又居然不准人家穿军礼服!在仪式上还不能讲话! 是这个主办单位的人还是我们这个民族脑子都统统进水了??

回复

2011-12-06

一批美国军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回复

2011-12-06

这是我们国家欠那些英勇的美国军人的。

回复

2011-12-06

如果没有人做这些事,你肯定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件事!

回复

2011-12-06

“那一年在腾冲,在为你和战友们重新镌刻的墓 碑前,我们问你的女儿:你为自己有英雄的父 亲而自豪吗?芭芭拉沉思了一会,告诉我们: 我宁愿父亲不是英雄,而是陪伴着我和妹妹成 长。全天下的女儿渴望的都不是墓碑,而是父 亲温暖的怀抱。”

回复

2011-12-06

“那一年在腾冲,在为你和战友们重新镌刻的墓 碑前,我们问你的女儿:你为自己有英雄的父 亲而自豪吗?芭芭拉沉思了一会,告诉我们: 我宁愿父亲不是英雄,而是陪伴着我和妹妹成 长。全天下的女儿渴望的都不是墓碑,而是父 亲温暖的怀抱。”

回复

2011-12-06

同意夜之玄天邪帝的建议。

2011-12-05

我觉得你有空看上网南方周末,还不如把钱捐给贫困百姓呢,我谢谢你了!

回复

2011-12-05

“强人能自救,伟人能救人,感谢你们在1944年所做的。——来自中国”

回复

2011-12-05

隐瞒的真相一旦公开,就会产生比本身价值大的多得多的影响

回复

2011-12-05

就事论事,这件事政府确实做错了。但我们应当做的不是再去指责,而是记住那些历史。因为那些历史从来没有真正被我们所有人忘记,只要我们去寻找,总能找到那些少有人知的历史的。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想起还有那么些历史,值得我们去记忆。

回复

2011-12-05

五十步比百步近点儿。不能决定不陪,就算算账目吧。

2011-12-05

1904年,战争善后过程中,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在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商洽对美赔款是用白银还是黄金之事时,偶然间获得了海约翰无意间的一句话:“庚子赔款实属过多。”梁诚敏锐地抓住这个信息,不断追问,终于搞清楚,连同美国战争所费军费在内,清朝应赔款是1165万美元,但美国人却要了2444万(合3294万两白银),多出了1279万美元。经过在美国国会议员间的多年奔走游说,1908年,美国政府终于同意归还虚报不实赔款,并规定退款必做办学之用。于是,中国诞生了“留美预备学校”。 日本侵华战争前期,美国经济制裁日本,反映了他们有基本的道义。

回复

2011-12-05

五毛无处不在,没有国民党,能有新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