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艾”不孤单

在艾滋病孤儿院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们的心中,或许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我们有“艾”,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孤单。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2011年11月19日中午11时半,阜阳城郊一栋楼房的二楼,张艳凤忙着厨房里的活。她每天差不多都在这个时候准备炒菜,让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就能吃上热饭热菜。

这是一间艾滋病孤儿院,张艳凤是这里的生活老师之一。孤儿院的面积不过200平方米,里面两间是孩子们的宿舍兼学习室,外面则是客厅兼活动室。

孩子们陆续进门,换鞋,放下书包后洗手,围坐在崭新的桌子旁开始吃午饭。

孤儿院的8名孩子中,有5名是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最短的在这里呆了一年,最长的已经有6年时间。

5岁的珍珍年龄最小,刚出生就感染了艾滋病毒,2010年被父母遗弃在阜阳街头,后来被送到艾滋病孤儿院。龙龙的妈妈让他一个人在阜阳火车站等,自己去买东西,结果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民警后来带龙龙到医院做了检查,发现他感染了艾滋病毒,2006年他被送到艾滋病孤儿院。月月在她5个月大的时候被父亲遗弃,一个新疆家庭将其收养,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毒,2007年也被转送到了艾滋病孤儿院。俊俊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双双因艾滋病去世,他今年10岁,是这个孤儿院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午饭后孩子们回到房间开始写作业,这是他们每天中午必做的事情,完成作业后他们才可以玩耍。

最早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孩子们无法上学,孤儿院特意聘请了各门功课的老师来辅导孩子们学习。不久前,孤儿院搬到城郊,附近的一所小学接纳了孤儿院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够有更大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孤儿院里的孩子们尽管不幸,但他们在这里很幸福。不仅日常生活得到精心照料,节假日还在老师们的组织下外出游玩,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景点都曾留下孩子们的身影。

他们相当懂事,也非常珍惜这里的生活,学习上也特别地努力,几个孩子的成绩在小学的班里名列前茅。他们相处融洽,彼此之间都成了朋友,更不会有歧视。

在艾滋病孤儿院这些身份特殊的孩子们的心中,或许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我们有“艾”,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孤单。

(本版图片由CFP提供)

阜阳艾滋病孤儿院的8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吃中午饭。孤儿院的面积虽然不大且设施仍在完善之中,却能营造出别致温馨的感觉。(吴芳/图)

嬉戏的时候,弹子珠不慎滚到了床底,珍珍和月月顽皮地一同钻进去拾取。她俩是孤儿院年纪最小的孩子。(吴芳/图)

月月背后的衣服有相当一部分是热心人士捐赠来的,每次看到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衣服,她总是显得很开心。(吴芳/图)

孤儿院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一张书桌、一张床,午饭过后是他们写作业的时间。(吴芳/图)

张艳凤每天除了张罗饭菜,还要检查孩子们吃药的情况,并及时将药补充到药盒里。(吴芳/图)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