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之死

高敬德之死,暴露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隐忧:在保护艾滋病人隐私权的名义下,法律对公开艾滋病信息的禁止性条款及实践中的封闭性运作,正对全社会的艾滋病的防控产生负面影响,更多人可能因此受害。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徐丽

高敬德之死,暴露了一个由来已久的隐忧:在保护艾滋病人隐私权的名义下,法律对公开艾滋病信息的禁止性条款及实践中的封闭性运作,正对全社会的艾滋病的防控产生负面影响,更多人可能因此受害。

“绝无仅有”的病人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高敬德很可能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死后公布其死因的人。

2011年10月26日上午,在远离市区的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中国药品打假第一人”高敬德孤独离世。

和任何一位艾滋病人的去世一样,官方起初试图低调应对此事。然而,高的公众人物身份使得这种努力失败。由于生前从事药品打假,高敬德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媒体开始质疑其“非正常死亡”。舆论压力之下,官方最终公布了高敬德的真实病情。

事实上,由官方通过权威媒体公布艾滋病感染者死讯,高敬德很可能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

低调背后拆射出中国应对艾滋病的尴尬——根据中国5年前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擅自公开艾滋病病人的信息,否则将面临处罚。

按照业内人士的通常理解,这一禁止性条款同样适用于死去的艾滋病人。

高敬德生前以医药打假为人所知。2011 年6 月13 日,他与“售假者”签订了用以“私了”的《协商意见》。图为高手持协议书。 (王海东/图)

然而,综观高敬德之死,不难发现一个由来已久的隐忧:在保护病人隐私权名义下,法律对相关信息的禁止性条款及实践中的封闭性运作,正对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控产生负面影响,更多人可能因此受害。

高敬德确诊患艾滋病是在其死亡前五天。此前,身体已经出状况高敬德曾赴北京“打假”,发病之后,应其本人要求,高被上海驻京办人员送回上海。当地政府先将其送至户口所在地的一所二级医院治疗。因高对该医院不信任,又将其转至隶属海军的上海411医院。在发现高敬德高烧不退等可疑症状后,411医院呼吸科对其进行了两次HIV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在告知高敬德本人并征得同意后,遂于10月21日中午转入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5天后即告不治。

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位于上海市传染病总院院内,属于该院的第11病区。该病区分为污染区、洁净区和半污染区,各区之间泾渭分明,医务人员与病人需分乘不同的电梯。11月11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尽管官方已公布消息,但医务人员对高患艾滋病一事仍讳莫如深。

有迹象表明,高敬德似乎很早就已知晓自己身患艾滋病,他甚至成功地预测到了自己的死期。据其所居住的小区保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3)


回复

2012-06-11

高晚期步履蹒跚,很可能患有“隐球菌脑膜炎”,这个疾病影响了他的行为能力和判断能力;HIV感染者在免疫状况慢慢降低的情况下患结核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得多,除了肺结核以外,还可能患上“骨结核”、“肠结核”等。所以知道感染状况后需要及时进行机会性感染治疗和抗HIV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国家是免费的。

回复

2012-06-11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擅自公开艾滋病病人的信息,否则将面临处罚,即便这个人已经死了

2012-05-19

说句实话,看的不是很明白

回复

2012-06-11

HIV感染和AIDS是有区别的,只要感染者及早发现、尽早治疗,感染者也可以活到天年。每天按时服药就能控制HIV在体内的复制,也就切断了HIV到AIDS的路径,不会发病。

回复

2012-06-11

我遇到很多感染者因为隐私被疾控和医院暴露,被迫背井离乡的,惨啊

回复

2012-05-21

从没受过歧视同性恋的教育,但还是想想就觉得恶心

2011-12-10

同性恋存在是不可置疑的事,但中国人的态度是不是太过偏激、、没有什么好歧视的。

回复

2012-05-21

艾滋病人的隐私?那谁保护普通人的知情权?

回复

2012-05-19

说句实话,看的不是很明白

回复

2012-02-03

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标题…… 这文章更在意的是什么? 我没觉得同志有什么不好,那是人家的权利。

回复

2012-01-05

南周的评论最近不太平啊。虽然说有点标题党,但是文章本身既无歧视性言论,也无谩骂,不知LS各位的“怒斥”由来何处?言辞凿凿,却是空泛的反对,只就不知在何处的道德缺陷指责,恕我愚钝,看之不懂。更在不少别的文章也看见类似的毫无营养的反对和驳斥。希望南周的读者亦尽量秉承南周精神,客观,理性,追求真相,不下妄言。

回复

2012-01-05

恕我愚钝,没在这篇文章里看到歧视同性恋的言论。文章只是表明:1. 高患了各种病;2. 高是一名“同志”。文章显然也没有谩骂。这个揭露,我认为是目前对于艾滋病防治的“公众安全还是隐私?”的博弈思考,是对“同志”圈在体质健康方面的警醒。

2011-12-08

如果连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也出现这样的言论,那么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前景令人堪忧。到底我们对homo的认识多么的浅薄才会出现这样歧视性的现象啊?为什么同性恋竟然是“万病之源”了?甚至是对死者进行这样的揭露,因为他是同性恋着、死于艾滋病,所以我们这些hetro就有资格对他这一类人群进行谩骂了?在南方周末看到这样的言辞令人太失望了

回复

2012-01-05

南周没有沦落到要用标题来吸引人的注意吧

回复

2012-01-03

个人只看到了新闻的中立性,没有必要看到作者的中立性,更没有必要去在意评论的偏向性

回复

2011-12-26

同志是男同性恋者的别称?病人和医生分用电梯?还请作者多学习下基本关于同志和艾滋病的知识

回复

2011-12-18

社会百态!

回复

2011-12-14

倘若文章内容基本属实,和高先生有过接触的人不就杯具了…… 肺结核的传染性更强,覆盖面更广。 艾滋病对“同志”们的威胁更大。 不幸的是,看了下面的评论,批评文风而又不怀疑事实的人居多,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人少啊。 我们承认高先生的贡献,同时也要把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如果担心“眼睁睁看到艾滋病携带者无意中通过婚姻使健康人受到感染”,那么强制婚检恐怕是 比较好的办法了。

回复

2011-12-13

我强烈谴责这位毫无道德的记者之外,同时,希望读者弄清事实,不要听信这篇文章的一派胡言。

回复

2011-12-11

我对这篇文章表示赞同,同志圈本来就是一种很淫乱堕落糜烂的圈子,同志群体已经处于HIV的巨大威胁之中,同志本身都是其受害者......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写这些不是歧视而是关注,是对同志的棒喝,是在顶着被炮轰的压力之下帮助你们! 目前社会上对同志的关注本来就少,同志们是死是活谁爱过问?冷漠无情的社会早就想让同志们自生自灭,而同志圈内的人士非但而不进行自救,反而极力为自己邪恶的一面进行狡辩,这简直就是让这个弱势群体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利!

回复

2011-12-10

同性恋存在是不可置疑的事,但中国人的态度是不是太过偏激、、没有什么好歧视的。

回复

2011-12-10

我也是學新聞的,就連你們這樣的人都可以到南周混,你們這幾個記者毀了南周的名聲,當然,你們還不夠格,就怕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到時候南周就真毀在你們這些人的手上了。

回复

2011-12-09

展现出的还是骨子里对同性恋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