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历史,九零后有话说

借助网络,16岁的少年雷宗兴挖掘出尘封了一甲子的历史证据,并成功为自己的“汉奸”先祖平反。历史学家托什曾说,“人人都是他自身的历史学家”。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言片语的钩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历史的一砖一瓦。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徐丽

借助网络,16岁的少年雷宗兴挖掘出尘封了一甲子的历史证据,并成功为自己的“汉奸”先祖平反。

历史学家托什曾说,“人人都是他自身的历史学家”。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言片语的钩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历史的一砖一瓦。

郭庆萍70年的历史认知颠覆于2011年7月末一个晨霭轻绕的早上。此时她刚度过了思想激烈跌宕的三天三夜,——16岁的外孙雷宗兴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整个暑假向她证明,有些历史错了,例如郭家高祖郭葆琳是近代科学功臣,不是反动派。

这在时间维度上来说多少是个惊险的挽救——一个惴惴不安活在由别人界定的历史阴影下的垂暮老人,差点带着对先辈错误的怨恨走进坟墓。“愧对祖宗,也谢谢孩子。”郭庆萍感慨。

她的外孙、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学生雷宗兴几乎是在睡梦中接受这份赞誉的,他太累了。和历史的较量困难重重,但他天性快乐,无所畏惧,并像大多数“90后”一样对所有新事物心怀好奇。“我喜欢探索,”他说,“只是我没有料到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也会如此深刻。”

外孙雷宗兴让郭庆萍拥有了直面自己家族史的勇气。她找出解放前的老照片提供给外孙,作为他书写家族史的资料。图中后排左二为郭葆琳。

在这位少年沉甸甸的书包里,历史或者说《历史》,是三本装帧精美的教材,里面宏大浩瀚地记录着王侯将相与国家兴衰。“像史诗和电影。但是,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自新世纪之初掀起的“公民写史”热潮所要致力回答的核心问题之一。关注公民个体与大历史的相互交汇、分享、参与和认同,成为探索多年后一个从学界到民间的共识。

现在,这股潮流开始向中学校园蔓延。2011年,受国内知名历史读物的发起和号召,超过1万名“90后”中学生从字里行间跳离出来,成为民间历史的搜集者和记录者。雷宗兴是其中一位。

“考试不作要求”

教育界一直忧心中国青少年历史知识薄弱。一家调查公司曾调查过北京、上海、武汉和深圳的1065名14岁至28岁受访者的历史常识,回答“不知道”的竟达78.6%。

郭庆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信十足地登上从济南开往青岛的列车,窗外再风驰电掣都让她觉得漫长。“我70岁了,70。”她喜欢向人这样重复。

但年龄并不是她所要强调的全部,还有一份难以觉察的乡愁。她离开青岛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一草一木依然熟悉,也不乏人情往来,但当她重新站在贮水山那座孤独斑驳的小洋房前,仍难挡岁月倥偬之感。当年的金碧御宅已污秽不堪,杂草深锁,三棵从日本移植的樱花树也不知所终。

郭庆萍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她的爷爷郭葆琳是民初享誉山东的学者,位及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民国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和山东农校校长。“小时候我就穿毛料的衣服,家里还有司机。”郭庆萍说。

借助互联网,雷宗兴一步步还原先祖的历史足迹。他找到郭葆琳曾任校长的山东农业大学的历史照片给外祖母看。老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0)


回复

2014-04-30

红彤彤的心它放着光辉,照的那个老头子露出恨悔

回复

2012-02-06

对历史的隐瞒,更能激起后代的好奇,探索,真正的历史就这样还原。

回复

2012-02-06

郭庆萍70年的历史认知颠覆于2011年7月末一个晨霭轻绕的早上。此时她刚度过了思想激烈跌宕的三天三夜,——16岁的外孙雷宗兴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和整个暑假向她证明,有些历史错了,例如郭家高祖郭葆琳是近代科学功臣,不是反动派。

回复

2012-02-06

历史是一个国家成长的见证,我觉得,以史为镜,可以正自身!一切历史都是回忆,快乐的也好,痛苦的也罢,这种感觉都是值得珍藏的。

回复

2012-02-06

历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就是真理

回复

2012-02-06

真相说出耒有多少人就没法活了

2011-12-08

“大量灌输,过分信奉教科书和教师的权威,让中国历史教育变得疲乏,缺乏个性、质疑和反省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最终孩子在学历史,又被拒绝进入历史。”.........不是说“改了就好”吗?有什么羞于启齿的,我们国到底怎么啦?

回复

2012-02-06

1要反思教育,2要反思历史。中国政府好忙碌啊

回复

2011-12-29

这个时代对于90后的褒贬不一,要在我们每一个共同的努力下给人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回复

2011-12-29

这个时代对于90后的褒贬不一,要在我们每一个共同的努力下给人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红军
回复

红军

2011-12-24

“大量灌输,过分信奉教科书和教师的权威,让中国历史教育变得疲乏,缺乏个性、质疑和反省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最终孩子在学历史,又被拒绝进入历史。”

回复

2011-12-21

独立的司考,探索的精神。

回复

2011-12-20

学会思考,绝不要人云亦云。

回复

2011-12-20

有些“历史”明摆着就是“历史人物”的错误,还非要拿证据证明才能认可,这就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默哀吧

回复

2011-12-19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真相

回复

2011-12-14

民间史料也可以弥补正史之不足,纠正正史之错误。

回复

2011-12-12

身边的历史

回复

2011-12-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回复

2011-12-10

咳咳。。。历史考试,我就没超过75分。。。

回复

2011-12-09

我们无法真正还原历史的真相,但我们能够尽力接近真相。

回复

2011-12-09

执政方的需要,你懂的……只有把解放前的中国说的越落后,才能体现他的水平。其实,他的发展落后世界平均水平。

2011-11-25

据我所知抗日时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要高于当时的普通日本人 太平天国杀的人是很多 安徽好像都快死光了 地主一般来说不会做的很过分 而且大多有知识 会修桥修路 很注重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