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尘封七年的院士陈情书——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前传
2011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启动的大规模工程。7年前,正是刘东生等40位院士的联名上书,直接开启了这项庞大工程的序幕。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赵振江
2004年第一个在联名书上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已经去世了,他没能等到“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尘埃落定之时。
2011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启动的大规模工程。7年前,正是刘东生等40位院士的联名上书,直接开启了这项庞大工程的序幕。
20401个监测站点,耗资17亿元,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控制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3,这项工程计划在三年内,给我国纷繁复杂的地下水装上“眼睛”。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管理局人员正在监测地下水。 (林祚顶/供图)
两个部委,七年筹备
2003年,钟自然刚到国土资源部下属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担任院长时,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备建立全国的地下水监测工程。
“2003年,我们开展了第二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发现全国地下水水质恶化,水量分布不均衡,地下大面积变成将近20万平方公里的漏斗。这么大的事儿,国家如果不及时监测,将来修复起来非常难,甚至不可能修复。”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回忆说。
他和同事们计划给国家上书,坦陈地下水监测困境。
院长助理李文鹏参与起草了建议书。恰逢研究地质方向的院士们在北京开会,为了让建议书引起国家高层重视,李文鹏跟随钟自然院长拜访了院士们,希望他们能在建议书上签名,共同呼吁。
地下水问题沉疴已久,这份建议书披露的问题也恰恰是许多院士多年呼吁的目标。“当时看了看就签了,这是我们多年的愿望,参与这个建议,我们非常乐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