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法庭试验

很难想象,一起5万元的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纠纷,就能难倒金融重镇上海浦东新区——尽管这里云集了5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法院却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当一个最倚赖法治的行业无法可依

一起5万元的理财产品纠纷,为何难倒中国最重要的金融重镇?

上海正在率先建立金融法庭与仲裁院,为空白制定规则。而保护消费者,是金融法官们当下的共识。

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金融纠纷。近几年的理财产品纠纷案件中,消费者一旦签署认购合同,日后诉至法院的胜诉概率非常小。 (CFP/图)

上海的软肋

现在上海金融法庭案件中,有专家陪审员参与的达到40%。但专家陪审员每次庭审收入仅为50元,没有交通及误工补助。

很难想象,一起5万元的银行代售理财产品纠纷,就能难倒金融重镇上海浦东新区——尽管这里云集了5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法院却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因为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对这种情况都没有规定:银行身处消费者和保险机构之间,法律关系难以界定。

“人均GDP排名100位靠后的中国,能否建立复杂高级的金融中心?”对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一年前伦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高博深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此预测,“终点迷人,路途坎坷。文化的改变最难。”

尽管2010年上海的股票交易总量已跻身世界前五,但金融业作为一种“契约密集型产业”,离开维护契约执行的法治环境自然很难成长。

但上海正在努力走出这种尴尬。

2008年11月13日,浦东法院宣布成立中国首家金融法庭。这在当时被视作上海在强化金融法治方面跨出的最重要一步。

半年后,国务院明确提出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会有各种新类型金融纠纷的不断产生。但金融市场是法治市场,只有明确的法律规则才能为各类市场主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王茜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