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11027)

北京一收藏家发现了两本名为“征信录”和一本名为“从善如流”的小册子,均为财务账本,记录了民国时期华人慈善组织在国内外救助灾民的情况。在捐赠收入方面,大到富人的一千元,小到普通人的一毛钱都有相应记录;而在支出上,如“扁担13块9毛5分,笊篱2毛,洋锁3毛”等细末也都一一列入。

责任编辑:陈斌

N0.1 民国的慈善账本何以引人关注

《东方早报》 2011年10月24日 房清江

(原文摘编)北京一收藏家发现了两本名为“征信录”和一本名为“从善如流”的小册子,均为财务账本,记录了民国时期华人慈善组织在国内外救助灾民的情况。在捐赠收入方面,大到富人的一千元,小到普通人的一毛钱都有相应记录;而在支出上,如“扁担13块9毛5分,笊篱2毛,洋锁3毛”等细末也都一一列入。

1929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监督慈善团体法》,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有关慈善事业的基本法。而这本“从善如流”的小册子自1921年已严格记录善款的收支。这说明,在对慈善组织并无严格的监管之下,民间慈善团体或出于捐赠人善心的尊重与呵护,或鉴于捐赠人、被捐赠人乃至社会对其慈善运作的关切,乐于公布自己的核心运作和财务信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