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在中国OUT了?

2008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中国北京开设了首个海外办事处。对于这个美国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国民众最关心的是它能有助于提升餐桌安全,出口企业最关心能否借助它更便利地融入美国市场。然而,三年过去了。FDA似乎没能满足中国人和企业的关心。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徐丽

2008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中国北京开设了首个海外办事处。对于这个美国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国民众最关心的是它能有助于提升餐桌安全,出口企业最关心能否借助它更便利地融入美国市场。

然而,三年过去了。FDA似乎没能满足中国人和企业的关心。那么,FDA的存在于中国人是否有价值?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美国标准为什么无法体现在中国的餐桌上?2011年9月,南方周末采访了FDA办事处在中国举办首个食品安全培训,试图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2011年9月20日,站在湛江市海滨宾馆畔海楼二楼会议室里,50岁的美国人孔瑟点开一张PPT对比图,两张图都是一个人在饮用一杯漂着排泄物的水,区别是一幅标明“已煮开”,另一幅“未煮开”。孔瑟告诉在座的中国人,“两者同样恶心。”

这是FDA在中国设立海外办事处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性培训。此次培训主要针对水产品养殖、出口企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养殖水产品出口国,美国则是最大的养殖水产品进口国,而美国进口的水产品近一半来自中国。

孔瑟是参与此次培训的三名FDA专家之一。他曾在东南亚某国的养殖场,发现厕被建在养殖场上,排泄物直接入塘。通过那张PPT,他想告诉听讲的中国官员和企业,这不符合FDA规定的水产品生产控制流程,如果你希望向美国出口水产品,就不要这么做。不过,他那张PPT明显让很多人感觉胃部不适。

事实上,让中方受训人员“不适”的不只是那张PPT。据南方周末了解,中方许多受训人员感到FDA的培训内容对中国企业早已过时,并未考虑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美国遇到的现实问题。

美国旧金山,渔民正在搬运刚刚打捞上来的太平洋大螃蟹。 (Justin Sullivan/CFP/图)

“鸡同鸭讲”

这是一场“美式”培训。受训的中国官员和企业代表仿佛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小学生”,3天时间,每天从上午8:30至下午6:00,除了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