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再蹈盲建潮:一百单八县争夺“绿帽子”

国家几十亿补贴正砸向首批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然而,在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后续资金难以维系的现实之下,这一新能源项目补贴政策也许只能带来又一轮盲目扩建潮。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沈念祖

是中国农村新能源利用的里程碑,还是大批新能源 “烂尾楼”项目?国家几十亿补贴正砸向首批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然而,在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后续资金难以维系的现实之下,这一新能源项目补贴政策也许只能带来又一轮盲目扩建潮。

争食数十亿补贴

相比屡屡受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一直备受冷落,现在,生物质能将可能面临一次加速的机会。

在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坐落着140多户人家的后庙村。53岁的祁向荣每天三餐给家里的三口人做饭,一打开炉灶,旺红的火苗向上猛蹿,“一壶水,一袋烟的功夫就烧开了。”2007年至今,后庙村炊用的燃气不是人们常见的液化气罐,而是村里养牛厂的牛粪产生的沼气。

这种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名为“沼气”的可燃烧气体,是目前农村所提倡的废弃物循环使用,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后庙村的这座沼气站日产沼气量200立方米,足够全村生火做饭。目前,延庆县已经建成类似沼气站28座。

这些沼气每立方米只需1.5元,“比起用液化气罐的日子,沼气火又大,还便宜。”祁向荣说。

如果绿色能源示范县只重“摊大饼”,不重“补贴方式”,生物质能产业将面临“项目建成之时,就是项目搁浅之时”的尴尬。 (勾犇/图)

2000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48亿元支持发展农村沼气,至今年产约140亿立方米。不过,全国的沼气利用基本与后庙村类似——“自给自足、产销一体”。

变化起源于2011年4月,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rising2001
回复

rising2001

2011-10-06

表示太阳能已经活不下去了

回复

2011-10-06

缺乏统筹规划

回复

2011-10-05

我也是农村的,现在农村的沼气面对的是没有底料,结局只能是搁浅。同时,就像文章所说,并网发电还是一个问题。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风能发电后的尴尬,发电却因并网问题而无法输送。还是需要协调各部门利益

回复

2011-10-05

有点儿意思

回复

2011-10-05

眼光不够深远

回复

2011-10-04

项目是好的,可惜后续项目不到位,作为新能源,从长期看,对社会也有好处

回复

2011-10-03

建成之时就是搁浅之时 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小时候课本上看到了沼气,问妈妈为什么不用,妈妈笑了说,那个不实际。 后来几年后,我叔叔家建了沼气池,很丑,也没有做几顿饭,偶尔烧个水什么的,过一段时间还要添粪,不然就没得用了,可是现在家里哪里有牲畜,只有买去。后来他们也搁浅了很多年了。 再后来,家里的猪圈改建了,把猪舍盖的整齐了,上厕所也看不到粪便了,看不到那个大坑了,爸爸说下面挖了池子,可以不用那么丑了,也希望可以使用沼气池,我家3口人,一年年底养一头猪,那个沼气只见过爸爸点了一下,没一会儿就没得烧,没气了。

回复

2011-10-02

此项目的出发点非常好,并且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其有这很大的正外部性:在短期内人们看到的可能是补贴分配混乱、企业经营不善的现象,但若以后补贴切点而入,就能为以后的新能源开发以及多元化的能源市场框架的建立指明了一道光明的方向。 而本人很赞同笔者后面说到的“从用户端补贴”--从激励供给到激励需求,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

回复

2011-10-02

拍脑袋决定的项目,绝对是浪费国家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