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利比亚战地手记:利比亚之V

战场上的新闻人多过战士,仗怎么打,为什么打,世界人民都看得到。对当地人来说,这一外在的力量又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敌我双方都要寻求作战的正当性。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第一发炮弹目测在距离公路约500米处爆炸,两根烟的时间,第二发爆炸,距离近一半。刚才在士兵面前打哈哈不愿后撤的记者们,迅速挤上车往山口外冲。谁知道第三发炮弹会不会打到公路上。

近百名记者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语言,在此刻,心思相同,再没有竞争高下,只剩下逃生的本能。原本大家费尽千辛万苦,耗费不菲地从各地跑到这个距离的黎波里2个小时车程的前沿阵地——班尼沃利德,两发炮弹下来,职业精神就全丢一旁。

比对一下,新闻车辆比革命军参战的车辆多,记者数量比革命军一线战士数量多,记者防护装备无论数量质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3)


回复

2012-02-23

“记者防护装备无论数量质量都高于革命军” 看到这句 有点心酸,,

回复

2011-10-03

北约对利比亚的介入是依据联合国的【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法案,与石油无关

回复

2011-10-01

同样是战争,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现也大不一样。和平的世界,一缕的硝烟引起全世界的持续关注。民主、和平终会实现,向为和平事业贡献的人们致敬!!!

回复

2011-09-30

战争就像瘟疫一样啊....

回复

2011-09-30

利比亚的石油,利比亚老百姓当然垂涎。他们很光明正大的伸出了手。 尤尼斯曾对卡扎菲说:俺们的国家这么多石油,本来全国百姓都可以住星级酒店,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回复

2011-09-29

那些个在战火中走过的孩子长大后谈论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是为自己走过这样的不平凡而激动还是为动乱中所失去的而悲伤.......

回复

2011-09-28

利比亚的石油量可是全非洲的一半啊!试问谁不垂涎呢?既然想拿东西,就光明正大写嘛!

回复

2011-09-26

是一些幸福的亡命人

回复

2011-09-26

很乐观的一群朋友

回复

2011-09-26

狗屁不通

回复

2011-09-25

#美国对台军售#你相信美国是真心想世界人民好的吗?不要再相信啦!美国总是在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在执行带血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果你还在说它是“好”的话,小心与恐怖分子为伍!

回复

2011-09-25

(梁马学微评)#美国对台军售#你相信美国是真心想世界人民好的吗?不要再相信啦!美国总是在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在执行带血的资本主义制度!如果你还在说它是“好”的话,小心与恐怖分子为伍!

回复

2011-09-23

生活才是主题